是什么樣的動力,促使一位71歲的老人決定獨自駕車踏上高原之旅呢?北京電視臺退休記者閆敏正在為出發做著各種準備。他計劃在5月1日啟程,沿著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去尋找那些二三十年前在高原采訪和拍攝時結識的人。
據閆敏回憶,他第一次踏上高原是在1987年,當時他去參加一個在全國引起轟動的黃河漂流活動。那次行程穿越了蒙古高原、黃土高原,最終抵達青藏高原。他目睹了黃河源頭巴彥克拉山的雄偉壯麗,視野為之開闊。那湛藍的天空、廣袤的大地、清澈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以及淳樸善良又充滿神秘感的藏族同胞,都深深吸引著他。從那時起,閆敏與高原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4年,北京電視臺為了報道科學家徐鳳翔和文學家黃宗英考察雅魯藏布江生態的事跡,組建了《森林女神》攝制組,派出6名記者駕車經川藏公路進入藏東林區進行追蹤采訪。而閆敏正是這次行動的總領隊。當時,6名記者中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而閆敏作為領隊,已經40歲了。面對即將前往的西藏,年輕記者們擔心自己能否適應高原的寒冷和缺氧,而閆敏卻感到一種莫名的激動和興奮。
多年后,他們回憶這次西藏之行時,都感慨仿佛過了一次“鬼門關”。在高原行駛途中,閆敏乘坐的車輛左前輪突然脫落,車子沖到距離懸崖僅不到兩米的地方才停下。閆敏下車查看,不禁感到一陣后怕:懸崖深達50米,脫落的車輪早已不知去向。
1995年,閆敏第三次帶隊前往拉薩采訪北京援藏干部。1996年,他又受邀參加中華記協組織的“重走孔繁森之路”記者團,奔赴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西藏阿里高原,追尋孔繁森的足跡。2000年,他受邀擔任大型電視紀錄片《話說格薩爾》攝制組制片主任,帶領攝制組耗時6個月,走遍了藏區許多鮮少外人涉足的地方。
高原早已成為閆敏生命中難以割舍的情結。2024年,他將自己的高原經歷整理成書,出版了個人傳記《打鐵還需自身硬》。書中回顧了他從16歲當鍛工,到成為一名北京電視臺新聞記者,并多次前往高原拍攝采訪的經歷和感悟。書中還記錄了他在高原工作期間許多令他難以忘懷的人和事。
“那些因工作結緣,又因緣分而相識的人,被我寫進了書里,也一直在我心里翻涌。二三十年過去了,他們的形象不僅沒有模糊,反而在我心中愈發清晰。他們中最小的也該40多歲了,最大的可能已經離世,大多數人要么已經退休,要么也快到退休年齡了。我真想再去看看他們,采訪他們,了解他們這些年的變化。他們的小學校應該不再是有年代感的舊房子了吧?徐鳳翔的小木屋應該也變成大樓了吧?他們都成家立業,為人父母了吧?公路養護隊的設備和宿舍應該也改善了吧?達那寺救過我的年輕喇嘛還在做酥油花嗎?那里的村莊,那里的山水……還有……還有……”
出發前,閆敏接受了自媒體欄目《奇人奇事—游歷訪談》的專訪,分享了他寫自傳的初衷以及自駕高原的想法。他為這次西藏之行定了一個主題——“重訪高原:尋覓舊友與往昔時光”。《奇人奇事—游歷訪談》欄目將跟蹤報道閆敏的西藏行程,并不定期制作成視頻,與大家分享他在西藏尋訪故人的故事。
我們期待閆敏在旅途中不斷傳來好消息,也祝愿他一路平安順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