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為我國擁有豐富淡水資源的省份,養殖業發展得相當好。不過隨著各類養殖魚種的引入,在瀾滄江中時常有一些外觀奇特的魚類出現。比如在2023年10月,云南釣友楊先生就在瀾滄江連續釣到好多條黃金鯉。
據楊先生說,這些黃金鯉在瀾滄江里的數量相當可觀,一天能釣好多條上來,自己釣過的最大一條體長超過40厘米,重量有兩三斤,這些魚并不是零星出現的,而是成群活動,因此除了羅非魚以外,自己釣到的最多的魚就是它了。
其實,這種被楊先生稱為黃金鯉的陌生怪魚,在學術上叫做丁鱥魚,它屬于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丁鱥屬,這種魚最明顯的特征是它身上覆蓋著細小的鱗片,體色多變,從青灰色到金黃色都有,其中金黃色的特別引人注目,這也是它被稱為黃金鯉的原因。
在民間,丁鱥魚有著很多俗稱,除了須鱥、黃金鯉等以外,以它的學名而得名的丁桂魚是流傳得最廣泛的。它們已在我國長江、珠江、瀾滄江等多個水域中被發現,并在部分水域中形成了穩定的野生種群。
根據水產資料顯示,丁桂魚在營養價值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肌肉組織中的氨基酸和粗脂肪含量遠超普通鯉魚、草魚,經常食用它對人體心血管的健康有很大好處,因此它的經濟價值也會更高一些。這幾年,隨著大家對丁桂魚的需求增加,它的養殖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不過在民間,丁桂魚的來歷一直是充滿爭議的,有人看它是金黃色的外觀,就認為它是外來物種,而有些老釣友說自己早在幾十年前就釣到過這種魚,它肯定是本土物種。丁桂魚是一種分布范圍非常廣的魚,在國內和國外都有分布。從全球來看,丁桂魚在國外主要分布在歐洲平原地帶的江河湖泊中,包括多瑙河、萊茵河等流域,同時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部分水域也有分布。
在我國,丁桂魚最開始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的額爾齊斯河和烏倫古河流域。從物種起源的角度來看,丁桂魚確實是本土魚類,只不過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大規模發展之前,丁桂魚的野生種群規模十分有限,只在新疆地區才有。
雖然丁桂魚在國內很受歡迎,可它在歐洲地區竟然被稱為蟑螂魚。之所以會有這個不太好聽的俗稱,是因為丁桂魚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強得就像蟑螂一樣。它們不僅能在其它魚類難以生存的污水中存活,甚至可以在低氧水域中繁衍生息。它們的繁殖能力也很夸張,每條雌魚一次的產卵量就能達到數萬枚,而且幼魚的成活率極高,這些特性讓丁桂魚在歐洲很多城市的河道中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
再加上歐洲人普遍對河魚的接受度比較低,認為它們帶有土腥味并且很臟,這種觀念導致丁桂魚在歐洲就沒人吃,以至于數量多到了生態失衡的程度,歐洲的環保部門為此傷透腦筋,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來控制丁桂魚的數量,而我國則擅長用各種調味料去祛除丁桂魚的土腥味,讓它們變成廣受歡迎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見,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確實存在著明顯差異,同一種食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評價和地位。
總之,從歐洲的泛濫成災到中國的餐桌美味,丁桂魚的身份變化體現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種生物到底是有害還是有益,具體還是要看人是如何與它們共處的。在未來,我們既要合理利用丁桂魚這一優質魚類資源,也要警惕它潛在的生態風險,在美食與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畢竟每一個物種的存在,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禮物,而如何對待它們,則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與遠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