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輔助駕駛,無疑是當下各大車企在互相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從早期L1級別的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到如今更加聰慧的L2+級別,顯然大家都已經完成一次脫變。而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廣汽埃安聯合滴滴自動駕駛推出的全球首臺前裝量產 L4 車型成為關注焦點。車企如何實現更高級別的組合輔助駕駛能力,如何在智駕層面實現破局,或許廣汽埃安有話要說。
在2025年上海車展媒體日第二天舉辦的“2028車輪上的新世界——廣汽埃安智慧出行暢想主題沙龍”上,就讓我們收獲不少,那么對于傳統車企而言,他們究竟在智駕上做出了哪些努力?
先入局,再破局
關于組合輔助駕駛,廣汽埃安其實是較早入局的車企之一。早在2013年,廣汽埃安就推出了第一款無人駕駛的概念車——Winstar。直到2019年廣汽埃安的第一款車型埃安S上市的時候,它就率先成為行業內為數不多搭載了L2級組合輔助駕駛的產品。至今,廣汽埃安已經擁有了140萬的組合輔助駕駛客戶,組合輔助駕駛累計里程約40萬億公里。
而隨著中國車企在智能化領域和組合輔助駕駛領域的高速發展,自2024年下半年開始,廣汽埃安就已經將帶有激光雷達的高階組合輔助駕駛帶到了15萬級的霸王龍和后續的RT產品上,從而實現了將高級組合輔助駕駛進行一個普及化的推進。
但儼然入局后,更需要破局,如何突破上線,顯然成了廣汽埃安當下立馬要面對的事情。比如,在實現L4的過程中,在硬件上采用“超配”就是策略之一。10顆激光雷達構建起無死角探測網絡,紅外照相機補足生命識別短板,八大關鍵系統冗余設計確保行車安全。
與此同時,和滴滴的深度合作,也讓他們在軟駕層面形成駕駛協同,從而能夠借助強大算力實現精準駕駛。值得一提的是,與特斯拉Cybercab久未落地形成鮮明對比,廣汽埃安率先打破 L4 量產僵局,其實一方面是體現出了其合理利用本土化資源,進一步整合高階組合輔助駕駛的渠道所需,另一方面也彰顯出了中國車企在產業化推進上的高效執行力,為中國智能駕駛行業注入強心劑。
潛力、實力與機遇
然而,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在L4級領域中,中國較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從國際層面來看,人工智能算法、傳感器核心技術等技術領域,外企不僅擁有先發優勢和大量專利,同時他們也比國內更早構建了完善和成熟的監管體系,從而為測試到商業運行提供了完整的“一條龍”。
但即便困難重重,挑戰多多。中國車企的智能駕駛發展潛力與實力依舊不容小覷。通過此次沙龍我們了解到,以廣汽埃安2026年L4車型規模化運營規劃為代表,通過以往累計的大數據優勢,可以幫助廣汽埃安進一步優化智能駕駛算法,提升技術成熟度。再結合與滴滴自動駕駛創新融合的商業模式,完美契合中國龐大且復雜的出行市場需求,為商業化落地提供新思路。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在5G通信、大數據等領域所積累的優勢及發展路徑,同樣也為智能駕駛技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后盾。再加上國家對智能駕駛產業的重視與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以及更完善的測試和法規政策體系所創造出的良好發展環境,都會共同推動中國智能駕駛行業向更高階段邁進,最終實現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其實無論是L3還是L4級別的組合輔助駕駛對于國內車企而言,更多依舊是任重而道遠。但隨著廣汽埃安L4車型的即將登場,似乎讓我們意識到“道”沒有那么“遠”了,它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中國車企在智駕領域的實力和決心,更是我們在科技和多維度層面的全面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努力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