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在特朗普執掌美國100日之后,美國白宮開始急了!因為在特朗普團隊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事情均未能按照特朗普團隊的預期發展。比如說關稅戰反噬,歐盟加拿大對美翻臉,美國陷入中東混局等。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本欲重塑美國經濟霸權,卻意外點燃了全球貿易反噬的導火索。當加拿大75%民眾視美國為敵對國家,當歐盟推遲數字稅表決轉而加速構建獨立支付系統,當墨西哥灣被戲稱為"美國灣"引發拉丁美洲集體嘲諷,白宮的關稅大棒正將美國推向全球化的對立面。
在金磚國家會議桌上,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年交易額突破1.2萬億,東盟國家本幣結算占比達28%。當沙特宣布考慮用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當伊朗加入上合組織,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正在演變為"美國孤島"。
當然了,美國白宮最不愿面對的,或許是中東政策的全面潰敗。在加沙地帶,以軍誤殺美國援助人員的在網上瘋傳,引發阿拉伯世界對美國的信任危機。
2025年4月29日,美國參議院以67票贊成、29票反對的投票結果,確認戴維·珀杜出任美國駐華大使。這位75歲的共和黨人,帶著“特朗普忠實支持者”的標簽,以及40年亞洲商業經驗與參議院鷹派履歷,成為中美關系中的新變量。
戴維·珀杜擁有40年國際商業經驗,曾擔任銳步、達樂公司等跨國企業CEO,推動這些品牌進軍中國市場。在莎莉公司任職期間,他主導以香港為跳板拓展亞洲業務,熟悉中國市場的商業規則與供應鏈邏輯。這種背景使其成為美國政壇罕見的“中國通”商人,既懂中美經貿利益交織的現實,又深諳跨國公司成本控制之道。特朗普團隊任用此人,其實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特朗普還是想和中國盡快在關稅問題上達成協議。
當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遭遇反噬:沃爾瑪、亞馬遜等企業通過加拿大轉口規避關稅,歐盟、加拿大等盟友啟動報復性措施,美國消費者承擔了通脹代價。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指出:“在關稅戰背景下,可靠的溝通渠道至關重要。”珀杜的任命,可能是特朗普為重啟對華談判預留的“后門”。
特朗普政府內部對關稅政策存在分歧:財政部長貝森特主張“精準關稅”,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則支持全面加征。珀杜的立場更接近后者,他在聽證會上強調:“關稅是迫使中國讓步的有效工具。”然而,中國已表明態度:“關稅戰沒有贏家,若美方想談判,應停止威脅施壓。”
對于當下的特朗普團隊而言,其實時間已經不多了!現在美國國內遭受到了關稅戰的反噬,反對特朗普關稅戰的聲音越來越大。美國的民主黨也抓住機會,開始全力反擊美國共和黨。在國際上,美國得罪了諸多盟友,比如說加拿大、歐盟以及墨西哥等。
站在白宮玫瑰園回望,特朗普或許會想起2017年的就職演說。那時他宣稱“美國優先”將重塑世界,如今卻面臨關稅戰反噬、民主黨反撲和盟友叛離的三重困境。
總的來說,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已暴露結構性矛盾:
對內摧毀經濟根基與憲政秩序,對外加速盟友離心與全球重組
。歷史經驗表明,貨幣霸權崩潰速度遠快于崛起。若美國繼續以關稅為“靈丹妙藥”,終將淪為“貿易孤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