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五一”假期將至,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提醒稱,春夏季是蚊媒傳染病流行季節,登革熱、瘧疾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旅途中做好防蚊防蜱叮咬、不接觸疫源動物及產品等防護措施。
“四月醫院蛇蟲咬傷專科門診已接診了200多例患者,其中各類蟲咬傷占80%以上。”4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袁丞達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每年4月到11月都是蟲咬傷的高發季節,需要警惕蜂蜇傷、蜘蛛咬傷、蜱蟲叮咬、蜈蚣咬傷等情況。
4月,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袁丞達(左一)查看患者情況。受訪者供圖
“蟲咬傷中近一半都是蜂蜇傷患者。”杭州市中醫院皮膚科醫生孟澤彬介紹,曾有市民在游覽公園時試圖清理馬蜂窩,因處理不當導致馬蜂四散叮人,當晚二十余名患者因被蜂蜇傷前來就診。其次出現頻率較高的是蜘蛛咬傷,除了戶外出行,過夜晾曬的衣服直接上身也可能招致蜘蛛。“此外,蛇蟲咬傷除了可能導致局部的腫脹疼痛,還可能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如凝血功能破壞、多臟器衰竭等。”
除了日常接觸的蟲咬傷,還需要注意特殊蚊媒傳染病。根據中疾控提醒,春夏期間登革熱、瘧疾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存在,登革熱在部分南方省份由輸入病例引發本土疫情的風險將上升,局部地區可能出現聚集性疫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報告病例數和波及省份將有所增加。
“當前廣州已經出現了登革熱的散發病例,如果前往天氣較熱的地區進行戶外活動時,要格外小心感染登革熱。”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提醒,夜晚出門可以穿上長褲、長袖進行防護,或者使用昆蟲驅避劑提前防范。
袁丞達建議,“五一”出行盡量不要鉆入灌木叢,進門前可檢查是否攜蟲回家,如果要進入草叢活動可以先“打草驚蛇”,遠離馬蜂窩、蟻窩等蟲蟻聚集地,一旦被咬傷或出現不明疼痛、發熱應立即就醫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