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納希是誰?
他是今天的遼寧人。
他的漢名叫“寶衡山”,乳名“哈斯朝魯”,字潤亭,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翻譯家、詩人、畫家,被譽為“蒙古族曹雪芹”。
尹湛納希生于1837年(出生兩年后,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出生地是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一個世襲四等臺吉家庭(“臺吉”是蒙古貴族的封爵名稱,主要用于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成員)忠信府,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下府經濟開發區。
作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第28代嫡孫,尹湛納希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環境中生活,是蒙古族現實主義文學的開創者,是蒙漢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先驅者。
難道因為尹湛納希留下200多萬字,就被稱為“蒙古族曹雪芹”嗎?
并不是。
曹雪芹與尹湛納希,二人的命運、境遇、作品有太多相似之處。
2025年4月25日,由遼寧出版集團主辦,遼寧民族出版社承辦的“最是書香能致遠——《尹湛納希全集》新書發布會”在位于遼寧沈陽的北方圖書城文化新谷店舉行。
來自遼寧文學界、出版界知名人士、媒體記者及讀者代表,共同見證了《尹湛納希全集》新書發布。
《尹湛納希全集》新書發布會
遼寧民族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李鳳山
這套《尹湛納希全集》集選了《青史演義》《一層樓》《泣紅亭》《紅云淚》《詩歌雜文集》等五部尹湛納希作品,歷時兩年匯編而成。
這套全集對重點內容以符合當代讀者廣泛接受的敘述方式進行勘校和訂正,確保《全集》最大程度體現作者本意,在內容深度和閱讀體驗上精益求精。
發布會現場
在裝幀設計上,致力于以符合民族特色與時代氣息的設計風格與當代讀者產生共鳴,打造出服務內容的綜合性視覺體驗。
可以說,通過閱讀這套全集,即可洞悉尹湛納希這位蒙古族文學巨擘的人生境遇。
既然被譽為“蒙古族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去世70余年后,尹湛納希才降臨到這個世界,二人之間,到底有哪些相同之處呢?
首先,二人都出身于貴族家庭。
曹雪芹出生于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家族在康熙朝備受恩寵,極盛一時。
尹湛納希出生于內蒙古卓索圖盟土默特右旗的貴族家庭,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家族地位顯赫,擁有大量的土地和財富。他們都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
其次,二人都經歷了家庭興衰。
曹雪芹家族在雍正時期因政治等原因遭遇抄家等變故,家族迅速衰落,從富貴繁華跌入貧困窘迫的境地,最終貧病而逝在北京。
尹湛納希所在的家族在晚清時期也面臨著諸多困境,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動蕩,家族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逐漸下降。最終,尹湛納希客死錦州。
這種家族命運的巨大落差,使曹雪芹和尹湛納希都經歷了從繁華到衰敗的人生轉變,對人性、社會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和理解。
尹湛納希的家廟、今天位于北票的惠寧寺
第三,二人作品極其相似。
他們的作品都具有寫實與批判性。曹雪芹的《紅樓夢》通過對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衰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病和腐朽,對封建禮教、科舉制度、家族制度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尹湛納希的作品如《一層樓》《泣紅亭》等,以蒙古族貴族家庭為背景,描繪了當時社會的生活畫卷,對封建婚姻制度、等級制度以及社會的種種不合理現象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二者都以寫實的手法展現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
他們在作品中都塑造一批形象豐滿、特征鮮明的人物。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上至貴族公子、小姐,下至丫鬟、小廝,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性格、命運和內心世界。
尹湛納希在其作品中也成功地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一層樓》中的璞玉、爐梅、琴默等,展現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世界,使讀者能夠深入了解當時蒙古族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第四,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具有開創性。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具有極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對后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打破了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和人物塑造方法,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尹湛納希在蒙古族文學史上也具有開創性的地位。在尹湛納希之前,蒙古族文學多以史詩、民間故事和宗教典籍為主,而尹湛納希的作品第一次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他是蒙古族近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為蒙古族文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推動了蒙古族文學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
第五,二人作品皆具文化傳承價值。
《紅樓夢》承載了豐富的漢族文化,成為研究中國封建社會晚期文化、歷史、社會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尹湛納希的作品則對蒙古族文化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傳承,保存了大量蒙古族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于研究蒙古族的歷史、文化、社會風俗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第六,二人都具有反封建思想和人文關懷精神。
曹雪芹和尹湛納希都生活在封建社會的晚期,對封建制度的腐朽和不合理有深刻的認識。他們在作品中通過對封建禮教、等級制度、婚姻制度等方面的描寫和批判,表達了對封建傳統觀念的質疑和不滿,體現出一定的反封建思想萌芽的特征。這種思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反映了時代的發展趨勢和人們對自由、平等、人性解放的追求。
尹湛納希墓地,位于今天的北票市
曹雪芹和尹湛納希都具有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關注人物的命運和情感世界。在他們的作品中,無論是對貴族還是平民,都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展現了人物在社會環境和命運面前的無奈和掙扎,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體現了對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尊重。
《尹湛納希全集》書影
說了很多曹雪芹與尹湛納希的相同之處,那么,遼寧民族出版社新出版的這套共七冊的《尹湛納希全集》,都寫的是什么呢?
全集的前三冊為《青史演義》,是由尹湛納希和他的父親旺欽巴勒共同完成的,旺欽巴勒寫了前八章,后面的主體部分是由尹湛納希撰寫的,計劃寫120回,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只有69回。
《青史演義》是編年體章回小說,以成吉思汗率領蒙古民族統一蒙古高原并逐鹿中原的歷史活動為主要素材創作的,從1162年(南宋紹興三十二年)起,到1236(南宋端平三年)年止,共74年的歷史。
尹湛納希在寫作中,既繼承了蒙古族文學傳統,又吸納了漢族古典小說的長處,并體現了自己的個性。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葉立群評價《清史演義》這部書時,稱其重要文學價值在于,它是一部史詩性的作品,具備史詩所具有的重要元素:空間背景廣闊;藝術構思宏偉;具有強烈的歷史感;全景式地展示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在一定高度上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時代意識。該書在語言運用、人物形象塑造、情節建構上,均有屬于自身的特色。
《尹湛納希全集》第四、五、六冊依次為長篇小說《一層樓》《泣紅亭》《紅云淚》。
與《青史演義》明顯不同的是,《青史演義》是具有濃厚的英雄傳奇色彩的作品,而這三部小說是委婉細膩的言情小說。根據考證,三部小說創作順序為《紅云淚》《一層樓》《泣紅亭》。
《紅云淚》以作者自身的悲劇性婚事為主要素材創作的,是尹湛納希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蒙古族文學史上最早由文人獨創并反映現實生活的長篇小說。遺憾的是,這部小說僅有殘本傳世,原作42回,現在能看到的僅有25回。《一層樓》《泣紅亭》是情節前后承接的兩部長篇小說,主要內容是描寫蒙古族青年的愛情生活,反映了尹湛納希的社會理想和世界觀。
葉立群評價稱,這三部小說的問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標志著蒙古族作家脫離了以往對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的依附,開始以社會現實生活為題材進行創作。尹湛納希也因此成為蒙古族文學史上進行現實主義創作的第一人。
在創作中,尹湛納希從現實生活中取材,并借鑒《紅樓夢》的創作手法,進行了合理虛構與藝術加工。在《一層樓》《泣紅亭》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賁璞玉等富有嶄新思想色彩和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典型的社會環境和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還比較成熟地運用了心理描寫、白描、倒敘、追敘、插敘等諸多藝術手法。
全集的第七冊為《詩歌雜文集》,收錄了尹湛納希具有代表性的詩歌、雜文以及他的父兄的詩歌。
尹湛納希的詩歌創作,同樣是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他的詩歌形式多樣,涉及內容廣泛,包括抒情詩、寫景詩、自由詩、愛情詩、注解詩、諷刺詩,以及韻文范疇的對聯等。
作為《尹湛納希全集》主編,國家一級作家、民族文化學者薩仁圖婭表示,尹湛納希作品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價值和人文關懷是其文學作品的價值內核,他的道義感和同情心在于敏銳地洞察捕捉當時社會現實并勇于發聲,在作品中能夠以自己靈魂的力量,去撼動大眾的靈魂,這是尹湛納希文學創作的價值所在。
尹湛納希對蒙古族文學的發展與中華各民族文學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更是多元一體中華文化的集成,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精神共鳴與文化傳承的意義。
1892年,尹湛納希客死遼寧錦州,享年55歲。他去世的兩年后,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
尹湛納希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留下了豐富的文學遺產。他的作品不僅是蒙古族文學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遼寧日報高級記者朱忠鶴)#沈陽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