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醫藥文化傳承與創新,通過實地探訪、游學對話及生活化體驗等形式,展現中醫藥的歷史底蘊與現代生命力。《少年中醫說》推出并登陸騰訊視頻、山東衛視等平臺后,憑借創新內容和貼近年輕人的傳播方式,收獲了高熱度和廣泛好評。
4月29日,《少年中醫說》第五站路演走進廣州中醫藥大學,主持人蔣昌建、嘉賓羅一舟與學子線下對話,通過節目片段展映、中醫藥生活化體驗等環節,溯源千年醫道智慧,探討傳統文化在當代的青春表達與創新傳承。
游學分享:
從葛洪到青蒿素,解碼中醫藥現代生命力
活動現場,《少年中醫說》主持人蔣昌建以親歷者視角,分享了節目錄制中的中醫藥創新實踐。他特別提及惠州羅浮山之行——醫圣葛洪曾在此鉆研醫術,其著作《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之”的記載,啟發了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蔣昌建表示:“這些跨越千年的對話,印證了中醫藥不僅是歷史遺產,更是不斷生長的科學體系。”
嘉賓羅一舟則以“青春傳承者”身份,鼓勵在場學子深耕專業:“中醫藥文化需要年輕人用現代語言詮釋,讓更多人看到它的時代價值。”現場播放的第八期節目片段中,鏡頭深入惠州中醫藥文化場景,展現古籍經典與當代科研的深度聯結。
生活化破圈:
從“救急”誤區到養生奶茶,傳統文化觸手可及
路演通過多元互動打破中醫藥“高深莫測”的刻板印象。戶外市集上,學子們親手制作藥材手作、領取中草藥香囊,品嘗阿膠糕與養生奶茶;節目嘉賓、廣中醫學生蘇思潼結合跟診經歷,澄清“中醫救慢不救急”的誤區:“我親眼見證中醫在急癥救治中的效果,這是傳統智慧的實戰力。”
東阿阿膠發起的“中華醫圣故里行”項目,以大學生游學與《少年中醫說》節目為載體,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廣州站路演作為系列第五站,延續“貼近年輕人”的傳播策略。據悉,該活動還將走進河南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持續為傳統文化注入青春動能。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顧奕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