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地產圈在熱議華潤建材科技副總裁蔣慕川被帶走調查一事,從目前的消息來看,此事并非謠傳。
之所以備受關注,并非蔣慕川“華潤建材科技副總裁”的身份,而是他曾經在華潤置地的履歷。
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在華潤置地內部,曾經擁有一個由吳向東、孔小凱、蔣慕川等一眾核心高管組成的“清華系”權力網絡。
這里不妨先從蔣慕川說起。大學畢業后,蔣慕川放棄了水利系統的“鐵飯碗”,選擇加入華潤置地,從深圳公司一名普通工程師起步。
進入華潤置地,蔣慕川以“拼命三郎”著稱。2008年深圳灣體育中心項目中,他連續三個月駐守工地,最終該項目斬獲“魯班獎”,成為華潤置地城市運營的標桿案例。
這段經歷讓蔣慕川獲得“技術型管理者”的標簽,也為其晉升埋下伏筆,而蔣慕川也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時間來到2019年,華潤置地經歷高層動蕩,董事總經理吳向東轉投華夏幸福,時任華南大區總經理王笑跟隨吳向東一起跳槽。
吳向東被業界稱為“商業地產教父”。他在2002年操盤深圳萬象城項目,奠定了華潤置地的商業地產基因。
吳向東帶走了王笑,蔣慕川順理成章地接任了華南大區總經理。
吳向東和蔣慕川同為清華校友,吳向東的"城市運營"理念深刻影響了蔣慕川的職業軌跡。
蔣慕川在華南大區推動的深圳田心村舊改、廣州白鵝潭項目,均延續了吳向東的“產城融合”思路。
接任后的第一年,蔣慕川的業績非常突出。2020年,華南大區銷售額突破810億元,同比增長23%,在華潤置地內部排名躍居第一。
除了得益于吳向東的影響,蔣慕川個人管理風格也倍受推崇。他要求團隊“像做工程一樣做營銷”,推行“全周期成本管控”體系,將項目利潤率提升至行業前10%。
工作之外,蔣慕川是地產圈知名的馬拉松達人。他用4年時間完成波士頓、紐約等六大滿貫賽事,個人最好成績3小時23分。
這種“長跑哲學”也融入其管理理念——在深圳大區任內,蔣慕川主導“城市長跑計劃”,要求員工每月參與公益跑,聲稱“健康的身體才能支撐高強度工作”。
然而,光環背后暗藏爭議。2020年,蔣慕川被傳將跳槽中國融通集團,甚至已辦理離職手續。盡管最終“辟謠”,但這一事件暴露其與華潤高層的微妙關系。
2023年7月,蔣慕川突然調任華潤建材科技副總裁,負責新材料業務。
表面上看是集團內部輪崗,實則暗藏玄機:其直接上級孔小凱(華潤置地原副總裁)于2023年10月被帶走調查,2024年1月正式離任。
孔小凱在華潤置地任職23年,歷任華南、華東、華北大區董事長,被稱為“最懂區域的高管”。
孔小凱和吳向東、蔣慕川一樣,都是清華大學校友。而且,吳向東還是孔小凱的前任華南大區負責人。
孔小凱是蔣慕川的直接上級,兩人在華南大區共事期間,共同推動深圳田心村舊改等項目。孔小凱被查后,蔣慕川調任華潤建材科技,被外界解讀為“切割風險”。
孔小凱被查的導火索是供應商王天路的關聯交易,后者通過建材采購、工程咨詢等業務,與華潤置地多個項目形成利益閉環。
離開華潤置地后,在華潤建材科技的兩年間,蔣慕川推動與東莞松山湖合作建設智慧能源基地,試圖將地產經驗復制到新材料領域,但業績并不理想。
2024年,華潤建材科技營收同比僅增長5%,遠低于集團平均水平。在內部人士看來,蔣慕川想照搬地產經驗是不靈的,他顯現出來了水土不服。
如今來看,蔣慕川轉投華潤建材科技不僅沒有把業績搞上去,更重要的是“避險”失敗,最終還是迎來被帶走調查的命運。
當然,蔣慕川和孔小凱都僅僅是央企反腐的縮影,華潤置地近五年已有唐勇、陳剛、孔小凱、蔣慕川等多名高管被查。
而蔣慕川、孔小凱與吳向東之間的關聯,本質上是地產黃金時代“規模擴張”邏輯下的必然產物。如今,隨著絢爛奪目的煙花燃燼,一切都塵歸塵土歸土。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