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時58分,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刑偵大隊法醫沈睿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走進風淋室張開雙臂,讓潔凈空氣去除身上的塵埃——這個動作從2017年參加法醫物證檢驗工作起,便延續至今,這是進入實驗室的“必由之路”。
微觀世界的追光者
在1000倍的物鏡下,人類皮膚組織的細胞排列如同星圖般神秘。沈睿的睫毛幾乎要觸到目鏡,手中的移液器懸停在離心管上方,精準地提取0.5微升液體。
這是她今天處理的第13份檢材,距離DNA實驗室的午休時間還有27分鐘,她需要掐著點吃飯、上廁所,否則無法在儀器完成操作時,及時取出檢材。“有時真相就藏在0.1毫米的檢材里。”
2023年,沈睿為一篇論文提供了素材,該文榮獲第七屆全國法醫DNA檢驗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素材便是她主檢的一起強奸案。因受害人的家屬隱瞞,發案時間過去幾個月,受害者在接受藥物流產手術時,才向醫院透露了懷孕原因。
此時警方介入,但已無法從受害者體內提取犯罪嫌疑人的DNA,更壞的消息是,家屬已將手術后取出的胚胎丟棄,無法通過親子鑒定確定犯罪嫌疑人。
案件陷入了僵局,錯過了“黃金報案時間”,又缺失最關鍵的檢驗材料,所有人都一籌莫展之際,沈睿突然想到,醫院進行人工流產手術時,會提取少量刮取物制作病理切片。
她立即請辦案民警聯系醫院。慶幸的是醫院仍然保存著這個病理切片。就是從這一點點肉眼都無法看清的組織物中,沈睿鎖定了嫌疑人的DNA,讓一個原本“敗局已定”的案件成功扭轉。
跨越20年的正義接力
2024年夏天,沈睿戴著棉質手套,輕輕揭開標號的物證袋。泛黃的筆錄紙上,當年辦案民警的字跡依然清晰:“受害人雙手指指甲剪取三分之一,疑似含有表皮組織。”
她對著無影燈舉起一截指甲,仿佛看見20年前的同行在證據登記本上寫下最后一個標點,而此時的窗外,正飄落著淅淅瀝瀝的小雨。
通過連續幾天的檢驗,沈睿在煙蒂過濾嘴上發現了柳某的唾液斑,在指甲縫里提取到另一人的DNA。系統彈出比對結果時,沈睿的背早已被汗浸透,而后,民警對兩名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其中一人看到民警時,深深呼出一口氣,說:“你們終于還是來了。”
自西山公安DNA實驗室成立以來,沈睿完成DNA檢驗鑒定1400余起、檢材5000余份,出具鑒定書200余份,完成數十起積案的DNA檢驗鑒定工作。
“那些肉眼不可見的基因片段,是逝者留在人間的最后星光,指引我們尋找真相。”沈睿說。
沉默而堅定的守護者
在冰冷的數據背后,是法醫與人性進行復雜對話的結果——為尋親者比對DNA時的屏息以待,面對受害者家屬時的默默安撫,處理未成年人案件時的特殊保護……
“我們見過最黑暗的人性,卻始終相信光明的存在。”沈睿在檢驗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時,看到已經逝去的年輕生命,身為母親的她難免動容,“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都是挑戰人性底線的兇惡,不憤怒、不難過是假的,但我們有機會為受害者發聲,所以要讓自己冷靜、理智。”
當春城的霓虹在檢驗室窗外流淌,沈睿的移液槍依然在不同的離心管間往返,那些好像星辰大海般的基因圖譜,正在數字云端編織成最嚴密的法網。在毫厘之間探尋真相,于細微之處捍衛正義,沈睿和她的法醫同事們,是沉默而堅定的守護者。
記者 姜玟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