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文明辦發布了2025年3月份“月評學雷鋒十佳事跡”名單(排名不分先后)。分別是:
董正、王佳運、張宇、李建超唐山市豐南區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警務輔助人員
李小新唐山市遷西縣新集鎮河東寨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
李燕梅唐山市路南區永紅橋街道建國樓社區居民
張鑫北京唐山大廈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李剛唐山遵化市城管局執法二中隊中隊長
付淑慧唐山市青少年宮辦公室主任、黨支部組宣委員
侯俊利唐山市曹妃甸區暖通熱力有限公司南區供熱站站長
付彪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唐山港集團港機公司維修工人
宋雙軍唐山市豐南一中英語教師
汪鵬躍唐山市玉田縣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
唐山市2025年3月份
“月評學雷鋒十佳事跡”
董正、王佳運、張宇、李建超:晚高峰合力守護平安路
2025年2月26日晚高峰時段,唐山市豐南區榮華橋十字路口上演暖心救援。18時30分,一輛載客大巴突發機械故障拋錨在車流中,后方近百米車輛瞬間滯流。執勤交警董正、王佳運發現險情后,立即化身“人形紅綠燈”疏導車流,同時緊急呼叫附近正在巡邏的張宇、李建超馳援。四名交警在零下3℃的寒風中組成“推車突擊隊”,形成“人肉千斤頂”肩抵車尾合力推動十余噸重的大巴車緩慢挪移,十五分鐘將車輛安全推移八十余米至輔路。當最后一位交警的熒光肩章隱入車流,擁堵路段已恢復暢通。這場“教科書式”應急處理被市民拍下視頻廣為流傳,“關鍵時刻還得看交警”“寒冬里的熒光綠最安心”等暖心評論刷屏網絡。四位交警用肩扛手推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路堵心不堵”的為民情懷。
小新:發展栗蘑產業帶領群眾致富美名傳
唐山市遷西縣新集鎮河東寨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李小新帶領村民致富,早年聯系制衣廠手工縫制羊絨大衣,解決村民三十多人就業,每人月增收一千二百元。為了讓村民在家門口賺上錢,她創辦了絹花加工廠,累計帶動全鎮二百余人從事家庭手工絹花制作,還帶頭成立遷西縣鑫禾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投資四十萬元建設菌袋加工和栽植基地,吸納社員二百多戶,壯大合作社實體。為了擴大經營,她累計投資三百萬元成立了遷西縣擁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積極解決周邊村民勞動就業問題,帶領群眾共同增收。十幾年來,從簡單的手工業到種植業,再到今天的栗蘑產業化基地,她一直不懈探索、砥礪前行,發展農村經濟、培育現代產業,成為十里八村知名的致富能手和帶頭人。
李燕梅:用孝道闡釋善美好家風
唐山市路南區永紅橋街道建國樓社區居民李燕梅二十余年來悉心照料癱瘓臥床的公公,以質樸真情踐行孝老美德,用實際行動弘揚孝善家風。面對生活無法自理的公公,她與丈夫共同扛起家庭重擔,每日黎明起床變著花樣制作容易消化的營養餐食,耐心細致地一勺一勺喂給老人;為預防老人得褥瘡,她不分晝夜定時幫老人翻身護理,八年如一日從未間斷;老人言語不清,她守在床前傾聽,細語為老人解悶寬心。她將臥室改造成護理間,每晚設置三次鬧鈴查看老人狀態,用三千多個日夜的真情守護詮釋著“久病床前有孝媳”的佳話。她用平凡堅守書寫著孝親敬老的時代答卷,以孝行善舉帶動社區形成良好家風,成為街坊鄰里交口稱贊的榜樣。
張鑫:敬業奉獻積極踐行志愿服務精神
北京唐山大廈酒店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鑫始終以酒店為家,無論是繁忙的接待工作還是瑣碎的管理都事必躬親、嚴格把關。他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組織酒店員工慰問孤寡老人、殘疾人等,逢年過節前往福利院和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節日的祝福和慰問。他倡導綠色酒店理念,推行節能減排措施,要求采用節能燈具、節水設備,鼓勵員工節約用水、用電,組織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向客人宣傳環保知識和理念,積極參與社會環保公益活動。在他的倡導下,酒店成立環保志愿者團隊定期開展環保宣傳和實踐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他積極參與當地社區的文化、教育和公益活動,組織員工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積極傳承弘揚新時代雷鋒精神。
李剛:情系百姓無私奉獻獲“街巷管家”美譽
唐山遵化市城管局執法二中隊中隊長李剛多年扎根一線,以點滴善舉踐行忠誠擔當,被百姓譽為既講原則又有溫度的“街巷管家”。在日常巡查中,他在寒冬臘月跪地救助暈倒市民、自費購買八旬菜農滯銷蔬菜、用點滴溫情化解城市管理難題,大年初一仍帶隊堅守崗位清掃街道,被網友贊為“最暖城管隊長”。2025年3月11日遵化人民醫院附近一輛小轎車發生自燃冒出滾滾濃煙,巡查中的李剛緊急疏散周圍群眾、聯系消防救援,不顧自身安危拎起滅火器奔向著火車輛持續噴射干粉滅火,僅用三分鐘成功化解險情,他英勇果敢的挺身而出和教科書式的應急處置被河北日報宣傳報道。他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城管人忠誠為民的初心本色。
付淑慧:用汗水播種公益火種
唐山市青少年宮辦公室主任、黨支部組宣委員付淑慧樂于助人,躬身青少年公益事業十余載,以“志愿微光”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她提出的“招募-培訓-督導”全鏈條機制累計為唐山國際馬拉松、世園會、省園博會等多場活動組建青年志愿服務團隊,積極打造標準化服務體系,助力“微笑唐山”城市名片更加亮麗。她將公益火種播撒向基層,參加“流動少年宮”城鄉聯動計劃,先后帶領黨員教師深入偏遠鄉村二十余次,為百余名留守兒童定制科學實驗、美育課堂、心理輔導等特色課程,捐贈書籍幾千冊,用智慧與溫情架起城鄉青少年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橋梁。她還積極參與社區敬老服務和文明宣講志愿活動,以躬身實踐詮釋著“最美的青春是奉獻”的誓言。
侯俊利:用寒冬里的堅守溫暖千家萬戶
唐山市曹妃甸區暖通熱力有限公司南區供熱站站長侯俊利自從業以來深研專業技術,成長為行業骨干。在城區供熱管網注水期間,他發現一次線壓力異常,連夜徒步十余公里排查后鎖定漏點。面對深埋地下六米的破損管網,他毫不猶豫帶頭跳入基坑立即指揮搶修,協調鋪設新管線、焊接堵漏,每日在嚴寒中堅守十幾個小時,連續奮戰了八個晝夜,最終在供暖前完成了修復,保障了城區數萬居民如期用暖。侯俊利憑借精湛的施工技術和“急難任務沖在前”的擔當精神,踐行了“守護民生溫度”的供熱人使命。
付彪:辛勤耕耘守護蔚藍海
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唐山港集團港機公司維修工人付彪2019年發起成立海洋環保志愿團隊,大膽開創“科研+實踐”的全新模式。自2019年創立海洋環保志愿團隊起,他用執著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守護著海岸線,創新推出“生態凈灘+”模式,將垃圾分類教學、海洋微塑料研究融入志愿活動,聯合多家企業每年九月舉辦大型凈灘活動,每次參與人數百余人,累計處理海洋垃圾十余噸。他帶領團隊打造“海洋保護課程體系”,在曹妃甸實驗小學開展課程講解,覆蓋師生三百余人,還開發“移動環保課堂”,通過社區環保展板展示、公園生態涂鴉、宣傳畫冊發放等形式將環保知識帶到群眾身邊。他首創大學生海洋保護課程“翻轉課堂”項目,成功培育了五十余名返鄉學子成為環保宣講員,為海洋保護事業注入新鮮血液,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零廢棄海岸線”的民間守護者。
宋雙軍:堅守師者使命精心育桃李
唐山市豐南一中英語教師宋雙軍從教三十八年默默耕耘教學沃土,教學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生活中關愛學生更是無微不至。一次有一學生突發疾病呼吸困難,待救護車到來后他立即背其下樓,到醫院后一直陪護直至學生脫離危險。以奉獻熔鑄師魂、用匠心立德樹人,宋雙軍將課堂打造成為學生成長的“能量場”,培養學生近六千人,學生楊鵬舉在上海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李立濤在寧波城市建設領域成績顯著,很多學生在各行各業取得優異成績。他先后榮獲省優秀班主任、市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
汪鵬躍:妙手仁心守護群眾健康
唐山市玉田縣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汪鵬躍身體力行、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他接診時總是耐心傾聽、細致解答、精細診斷,常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一次,一胸痛患者突然喪失意識,當時正在下班途中的他得知后立刻趕回醫院,爭分奪秒反復為患者進行電除顫、心肺復蘇等急救措施,隨后迅速開展急診冠脈造影和支架植入術,成功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2022年他臨危受命擔任玉田縣援疆醫療隊隊長,在新疆巴州庫爾勒市,他用精湛的醫術和無畏的勇氣圓滿完成了醫療援助任務。他還探索創新技術,在縣域醫療機構率先開展并推廣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自制的橈動脈穿刺敷料包扎止血、遠橈動脈穿刺及包扎技術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學習。
來源:唐山勞動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