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的世界里,總有人能在平凡的賽道上,跑出不凡的成績。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裹小遞城市合作伙伴馬總在同城配送領域的創業故事。他從負債起步,在行業巨頭的夾縫中求生,最終打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從零開始:負債創業,行業夾縫求生
2019 年,馬總懷揣著最后的 5 萬塊錢,在小城市租下 20 平米的辦公室,購置 5 輛二手電動車,帶著 3 個騎手,毅然踏入同城配送行業。彼時,各大巨頭占據市場高地,小平臺或被收購或在價格戰中消亡。馬總的公司剛起步,便遭遇巨頭 “圍剿”:在核心商圈推出 “滿 10 減 8”的補貼政策,用高補貼挖走騎手,迫使商家二選一。最艱難時,公司賬上僅剩 8000 元,幾乎發不出騎手工資。
但馬總沒有放棄。白天,他親自跑商家,承諾 “配送費比美團低,服務卻更好”,一家家談合作;晚上,他與騎手并肩送貨,凌晨 3 點還在倉庫分揀訂單。他說:“巨頭燒的是資本的錢,我們燒的是自己的命。但我們更懂這座小城。”
對同城配送的終極理解:不是跑腿,而是 “城市毛細血管”
馬總深知,跑腿并非簡單 “送個貨”,而是城市商業的 “最后一公里潤滑劑”。
從商家角度看,他研究各行業的配送痛點:餐飲怕灑單,生鮮怕延遲,五金店需能扛貨的騎手。為此,他為商家定制配送方案,甚至協助小餐館優化菜單,提升訂單適配度。
從用戶角度看,他要求騎手 “配送時多問一句”。送藥時確認是否需代買其他物品,送餐時順手帶走垃圾。這些細節大幅提升了客戶黏性。
在競爭中,他不與巨頭拼補貼,而是憑借 “靈活” 切出市場份額。美團不接的夜間急單、超重貨物、特殊需求配送,他的團隊全部承接。
馬總說:“同城配送的核心不是 ‘快’,而是 ‘懂’。懂商家需求,懂用戶急迫,懂騎手顧慮。”
把騎手當兄弟,他們才會把公司當家
在馬總這里,騎手是 “兄弟”,而非 “人力成本”。他保障騎手收入高于行業 20%,絕不拖欠工資,還設立 “雨天補貼”“夜班獎金”。騎手生病,他主動關懷,親自探望。因此,他的騎手流失率不到行業一半。許多老騎手表示:“這兒干活累,但心里踏實”
創業心得:小生意,大智慧
馬總分享了他的創業心得:
“活下去比做大更重要” :別被 “日入過萬” 誤導,小城市生意是細水長流,穩定盈利才能長久生存。
巨頭不可怕,怕的是沒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再強的同行,也有覆蓋不到的縫隙,找到它并扎根其中。
人心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贏得商家信任,留住騎手,培養用戶習慣,這是最好的競爭壁壘。
馬總常說:“我們不是大公司,但我們能讓相信我們的人過得更好。” 這或許就是他在同城配送領域生存發展的核心秘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