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國勞動模范樊志勤:焊花淬煉攻關手
山西日報記者 楊文俊 實習生 張玲
先后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30余項,攻克國家重大工程裝備制造難題1100余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2.3億元,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20項省部級以上榮譽……
全國勞動模范、太原重工技術中心焊接研究所焊接專家樊志勤,將滿腔熱忱與青春年華傾注于工藝創新與研發事業,用執著與智慧鍛造技術的鋒芒,成為新時代產業工人技能報國的典范。
作為裝備制造領域的“特種兵”,樊志勤以匠心為刃、創新為盾,在焊接工藝的毫厘之間精雕細琢。他先后參加了三峽工程、西氣東輸、秦山核電站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焊接攻堅戰中,樊志勤通過分析試驗數據,創新10余種復雜生產工藝,使產品一次性焊接成功。該設備生產的高臨界無縫鋼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讓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挺直腰桿。
太重是我國重要的航天發射裝置生產基地。面對百米航天發射塔架毫米級精度要求,樊志勤確保塔體拼裝現場3萬余個高強度螺栓孔穿孔實現100%合格率。在“神舟”系列飛船發射塔架搶修任務中,樊志勤臨危受命,提出“假軸定位+復合組配高韌性焊接”技術設計,將原需十余天的搶修任務壓縮至72小時,確保了“神舟”飛船按時發射。
創新就是生產力。面對智能制造浪潮,樊志勤攻克160多項智能產線的棘手問題,推動300余臺智能化焊接機器人、50余條焊接生產線深度融合、高效運行。他創新研發的“低熔點合金工藝”,攻克了低熔點合金新型連接的核心技術,每年節約成本1300余萬元;他改進的“調整中部槽封底焊位置”操作法,解決了K型接頭因間隙過大造成根部焊縫出現焊瘤、焊漏現象,產品質量提高了30%……
作為企業首席工匠,哪里有技術難題,哪里就有樊志勤的身影。他攻關的“關鍵零部件焊接修復工藝”,攻克了異質材料焊接性差的系列難題,提高了修復部位的耐磨性、耐蝕性、耐熱性和抗疲勞性能。按照這項工藝,樊志勤帶領團隊修復產品80余套,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860余萬元。
獨木難成林,百花方為春。在攀登技術高峰的征途上,樊志勤不僅自己勇闖科研“無人區”,更點燃了團隊創新的星火。他積極搭建產業工人成長平臺,創建國家級“樊志勤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領團隊抓攻關。利用業余時間,他將焊接操作經驗匯總,合著編印了《焊工300問》等技能培訓書籍,先后開展上百場技術講座,培訓焊工6000余人次,很多徒弟成長為企業技術骨干,是我省裝備制造業首屈一指的技術攻關先鋒隊。
二十余載焊花映初心,樊志勤始終以技術報國為志,將歲月淬煉成鋼。在重大裝備制造的攻堅戰場,他是永不停歇的開拓者;在工藝創新的技術前沿,他是精益求精的求索者;在成果轉化的實踐沃土,他是知行合一的踐行者。持一把焊槍,焊接中國制造的現在與未來;著一身工裝,詮釋著新時代產業報國的工匠情懷。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