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國基礎教育創新課堂研討活動在南寧舉行,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張瀚文老師以一堂獨具匠心的戲劇思政融合課《The Fox and the Tiger》驚艷全場。通過“角色體驗-價值追問-思辨升華”的創新設計,將語言學習與思政教育無縫銜接,展現了我校“學科育人”的實踐智慧。
戲劇為媒:角色體驗中的品格啟蒙
課堂中,張老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戲劇教育+思政追問”雙線并行。學生通過抽取“角色任務卡”化身劇本人物,在“狐貍尾隨老虎”的經典場景中,通過肢體語言、臺詞共創深度體驗角色心理。當學生沉浸在戲劇沖突時,張老師拋出思政育人關鍵問題鏈:
“If the fox walks behind the tiger, what will happen?”(若狐貍總跟在老虎身后,會發生什么?)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x? Is cleverness equal to wisdom?”(你如何看待狐貍?聰明等同于智慧嗎?)
“Should the tiger always rely on power to solve problems?”(老虎是否只能依賴武力解決問題?)
通過角色獨白環節,學生逐步領悟“智慧需與誠信同行”“強者更應心懷善意”的價值觀。
學生成長:在扮演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扮演的狐貍開始只想騙人,后來張老師讓我們討論‘聰明的邊界’,我才明白智慧要用在正確的地方!”課后,學生們的感悟遠超語言學習范疇。張老師巧妙利用戲劇沖突創設“道德兩難情境”,讓學生在角色抉擇中自然生成“善與惡”“強與弱”“誠信與欺騙”的辯證認知,真正實現“演中學,學中悟”。
思政遷移:一堂課激發的教育變革
參訓的一位老師在研討會上感慨,“張老師用‘角色追蹤法’將價值引導融入語言實踐,比如:通過狐貍的行為分析培養批判性思維,通過老虎的轉變討論責任擔當——這種‘無痕思政’模式完全可以遷移到語文、道法等學科中。”
更有教師現場規劃實踐藍圖:“我們將借鑒‘三遍強化氣氛組’設計,在閱讀課中植入‘價值觀思辨擂臺’,在班會課開發‘校園情景劇工作坊’,讓思政教育真正活起來、動起來!”
此次展示是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大思政”課程建設的縮影。近年來,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持續探索學科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通過項目化學習、戲劇教育等載體,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童心。未來,學校將繼續以課堂為陣地,書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