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為媒 思政鑄魂
四月芳菲里,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三小教育戲劇與閱讀、德育雙融合項目以"素養生態"理念為根系,在灣區教育熱土上綻放出理論與實踐并蒂蓮——既加入“大灣區青少年戲劇教育聯盟”實踐沃土,以"一朵花"師培計劃激活教師育人創造力;又依托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的學術藤蔓,在國家級德育課題中構建戲劇化思政新范式。這場"在地行動"與"頂格研究"的雙向奔赴,正以戲劇藝術貫通全人教育場域,讓兒童素養在具身化的道德敘事中自然生長,詮釋著"以美育德、以劇化人"的生態育人哲學。
加入大灣區戲劇教育聯盟 推動戲劇賦能閱讀與德育
2025年4月10日上午,徐陽杰校長帶領育才三小教育戲劇項目組前往南方科技大學會議中心音樂廳參與“一朵花戲劇教育公益項目” 暨 “大灣區青少年戲劇教育聯盟”啟動儀式,正式成為大灣區青少年戲劇教育聯盟學校,宋芳芳、王娜、黃瀘容三位老師也成為該活動的戲劇教育種子教師。
大灣區青少年戲劇教育聯盟是為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關于“共建人文灣區”的號召而產生,由大灣區院校、教育研究機構、金融機構及公益組織共同發起,旨在打破地域壁壘,實現師資、課程與活動資源的共享。聯盟首批成員單位包括來自深圳、東莞、惠州、中山、佛山、珠海、惠州等地15所學校。將聯合推出“灣區青少年戲劇教育標準框架”,并計劃三年內培養100名戲劇教育種子教師。
學習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建設 落實思政金課推動德育發展
2025年4月23-27日,徐陽杰校長帶領育才三小教育戲劇項目組前往北京參加第四屆德育創新實驗研討會暨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思政金課”展示匯報會。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與新時代德育課題研究”實驗校(區)工作推進會分享部分在北京101中學舉行。此次推進會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設立重大項目《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與新的時代德育》組長北京圣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院長姚煒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17所實驗校(區)代表做典型經驗交流。從分享中,各成員校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學校本身或周邊地域優勢開展一系列課程或活動,落實育人目標,做到課程育人、學科育人、活動育人。會上來自青島的政治老師高保衛以自身經歷開篇,用一個個故事串聯,帶來了主題為《時代強音鑄魂育人》的報告。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韓震從思政課的功能和意義出發,帶來題目為《深刻理解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意義與功能》的報告。
聆聽此次報告會向優秀的學校學習,讓思政課一體化落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與新時代德育研究”的課題背景下,匯集大中小學各方教學科研力量,大灣區的學校共同開發了《思政金課系列·國之脊梁》。戲劇德育《國之脊梁》系列思政金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在教學設計上突出強調家國情懷與科學家精神的融合。通過戲劇教學的特殊方法,該系列課程將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價值教育、近代史教育、品德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有機結合,創造性地開發以德育為根基的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新路徑和方法。
第四屆德育創新實驗研討會暨大中小德育一體化“思政金課”匯報展示匯報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育才三小參與了此次課程研究并在展示匯報會上做分享。
在會議開幕初,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為研究作出貢獻的學校授予戲劇德育《國之脊梁》思政金課研究基地校。
北京師范大學檀傳寶教授,中山大學李萍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王淑芹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曹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謝惠媛教授、北京市委黨校鄯愛紅教授、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劉靜教授、圣陶研究院院長姚煒八位專家先后進行微講座。專家們共同指出,德育一體化不能單純的說教,要在點滴中、課程中讓學生有情感體驗,有共情,有共鳴才會讓德育落地。
在下午思政金課與戲劇德育分享實踐分享會中,中國人民大學張霄教授做了《國之脊梁》思政金課發布與研究說明,闡釋了此次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廣州美術學院王意迦副教授以《活的創造:倫理劇場中的教育變革》為題,向在座的老師們展示運用戲劇的方法,在對學生教育上的積極作用。
接著來自大灣區8位成員校的老師,進行了戲劇德育思政金課實踐分享。其育才三小教科室宋芳芳副主任做了《戲劇德育如何將網絡時代的愛國教育落到實處——以<羅沛霖“為國吃苦”>為例》的匯報。從一次常規語文課引發的深思開始,在網絡時代下學生的愛國教育如何進行才能深入人心。通過教育戲劇的方法設計 “車站告別”“工作艱苦”“隔墻有耳” 等場景,讓學生扮演羅沛霖及其朋友,體驗其三次 “吃苦”,從 “旁觀者” 轉變為 “親歷者”,強化個人舒適和國家需要之間的沖突,使學生主動思考在類似情境下的選擇,喚醒責任意識。同時在課上運用科技賦能,課前組織學生用 AI 工具搜集羅沛霖與無線電技術關系的資料,課中利用技術恢復老上海和延安的真實視頻進行對比,通過數字人認識相關人物,用數字技術模擬還原親友來信、領導人拒絕入黨申請等情節,課后讓學生用 AI 人機探討為國吃苦的內核并制作生成主題視頻,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抓取學生注意力,保證參與性,增強歷史感和代入感。通過 “體驗 - 共情 - 反思 - 行動” 的教育閉環,讓歷史人物從課本中 “活起來”,使 “為國吃苦” 從口號變為可感可踐行的精神坐標。
各個成員學校分享完金課后,戲劇德育實踐分享由廣州客村小學葉夢娜老師的閱讀課、深圳南科大實驗一小吳文雅老師的班會課、以及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陳緒賢研究院的道法課這三類課程實踐來介紹。廣州客村小學伍照恩校長、深圳南科實驗一小肖毅校長從學校層面來闡釋戲劇德育的的探索實踐。深圳大學副教授劉海娟、南方科技大學講師楊少曼提綱挈領地分享在大學層面戲劇德育的價值和意義。
最后李萍教授對大家的分享進行點評,并鼓勵大家把戲劇德育的實踐繼續做下去,并為發言分享的老師們頒發了榮譽證書。
此次系列會議圓滿落下帷幕,卻在教育領域激起層層漣漪。戲劇德育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進程中,展現出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價值。借助戲劇這一藝術形式,為學生搭建起沉浸式體驗的橋梁。相信隨著對戲劇德育的持續探索與深度挖掘,它將在大中小學德育體系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
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育才三小的教育戲劇團隊,將繼續以戲劇為載體,推動思政教育與德育的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在藝術的滋養下,塑造健全人格,成長為兼具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為社會發展和民族振興貢獻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