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對外表示,打算換掉如今的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并與歐盟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進行接觸討論,為歐盟主席選舉做準備。
事實上,馮德萊恩早就已經犯了眾怒。甚至最近歐洲有媒體在報道她的時候,認為她很有毒性。并稱越來越多的歐盟高層,樂于見到馮德萊恩辭職,且認為如果她離開,能夠解決大部分歐盟的問題。
其中就包括和中國的關系。
馮德萊恩作為親美人士,她的大部分的決策都在迎合美國的立場和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上,更是堅定不移地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
在馮德萊恩任職期間,多次支持拜登政府對華的制裁政策,還公開發表過很多對華不當言論。尤其是和中國在電動車上的貿易爭端,讓歐盟面臨極大困境。
當然,如果馮德萊恩能夠給歐盟帶來利益,或許她的局面不會和現在一樣。
但事實是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先拿歐盟開刀,對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征收關稅。
在拜登執政期間,馮德萊恩對美國的迎合,讓歐盟逐漸失去了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話語權,特朗普又不買歐盟的賬,讓歐盟在各個國際議題中陷入了尷尬境地。
還有俄烏沖突上,歐盟同美國一起對烏克蘭投入了不少,但如今都成了沉沒成本,全都打了水漂,自己也遭受極大損失。結果后來美國撂擔子,讓歐盟下不來臺了。
如今歐盟的困境,迫使他們想要改善和中國的關系。如果能和中國實現合作共贏,歐盟的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畢竟哪怕是在中歐有貿易摩擦的情況下,中歐班列的勢頭都比去年強勁,更不用說擴大雙方的合作了。
因此在本月初,歐盟和中國進行了交流,以應對美國的對等關稅問題,雙方也同意開始對電動車價格進行談判。
但這些交流,都繞不過馮德萊恩。作為歐盟主席,如今她不得不在特朗普的壓力下,調整對中國的態度,但如果接下來她依舊連任,在國際局勢動蕩的情況下,依然可能會故態復萌。因此歐盟很多人認為,馮德萊恩如今完全是一個定時炸彈。
不過事實上,對馮德萊恩的批判,很大一部分是對華的示好。要知道馮德萊恩如今已經連任兩屆歐盟主席,背后就有馬克龍的推動。
雖然馬克龍如今表現出對馮德萊恩的不滿,為接下來的選舉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但她作為歐洲議會重要黨派的候選人,依然有很大可能競選成功。而且馬克龍的表態,也并不意味著完全放棄馮德萊恩,只是以此逼迫對方讓步。
而對于中國來說,歐盟主席究竟是誰,其實影響不大。因為歐盟的主流勢力仍舊如此,即便馮德萊恩下去了,下一個對華政策可能仍不樂觀。
如今歐盟迫于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傾向于減少同中國的對抗。但如果有利可圖,歐盟仍舊可能提出下一個電車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