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國飛鶴發布《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根據報告,飛鶴在黑龍江黑土地上攻堅六載突破的風干秸稈發酵技術,構建起“種養循環”生態模式,每年可減少近40萬噸碳排放,相當于種植了2000多萬棵樹,作為聯合國收錄的可復制方案,為全球高寒地區農業提供中國智慧。
《報告》顯示,2024年,飛鶴減排小組及專項行動共計節能81.79萬千瓦時,節水13.84萬噸,天然氣使用量減少30.26萬立方米,折合減少二氧化碳1143.8噸;在清潔能源布局方面,2006年飛鶴啟動“煤改氣”工程,成為乳品行業中首個所有工廠完成“煤改氣”的企業;持續擴大光伏應用規模,2024年發電量達2096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計達 1.13萬噸;生物質沼氣用量達 1577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共計達 3.1萬噸。2024年環保總投入達2856萬元,3家工廠通過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
此外,飛鶴積極攜手全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起綠色包裝生態閉環,實現包裝材料100%可回收應用;通過創新“廠中廠”合作模式,飛鶴將合作企業的生產線引入工廠內部,在有效減少運輸流程、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降低碳排放量、提高供應鏈效率,為綠色制造提供了新范式。
此外,飛鶴一直將社會責任深度融入產業鏈建設,構建農業現代化生態圈,打造以奶粉加工為中心的產業鏈,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飛鶴依托自身的產業集群,累計創造17萬個就業崗位,帶動超16萬農民增收致富,拉動黑龍江百余萬畝耕地增值。
此外,飛鶴入選《2024 中國企業 ESG 實踐觀察報告》,再度躋身“中國ESG上市公司先鋒100”,作為中國乳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典型案例,其綠色發展模式獲多個權威機構認可。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強調,飛鶴將ESG 理念深植企業基因,將持續以“雙碳”目標為指引,深化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實踐。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鑫
編輯/張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