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反復琢磨一件事,越想越心慌?
心理學發現:總愛焦慮的人,其實是被一個習慣困住了——想太多!
這類人總在糾結過去的選擇對不對,擔心未來會不會出問題,就是沒法好好活在當下。我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
"考研失敗是不是人生就完了?"
"剛入職總怕被領導開除怎么辦?"
"參加聚會沒人理我多尷尬啊?"
"對象最近冷淡了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些煩惱說白了都是"想太多"惹的禍。
明明事情還沒發生,自己先腦補了一堆糟糕劇情,結果把自己耗得精疲力盡。更扎心的是,這些胡思亂想不僅沒用,還會讓我們原地打轉,甚至搞砸重要的人際關系。
那么,該如何擺脫這種情況呢?送你三個錦囊:
第一招:換個角度看問題
為啥我們總愛鉆牛角尖?根源在于兩個心結:覺得自己不夠好+缺乏安全感。
這種"我不行"的念頭會開啟惡性循環:
自我否定→焦慮糾結→更沒信心→更焦慮
而要打破這種負面循環,關鍵就在——調整心態。記住:很多煩惱不是事情本身有問題,而是你看事情的角度需要調整。
舉個常見例子:給領導發方案后沒收到回復。
消極想法:"肯定是我做得太爛了,又要挨罵了"
這時候你會提前陷入忐忑不安和焦慮中。
積極想法:"領導可能在忙,先做其他工作吧"
看吧,同一件事換個角度想,產生的情緒也截然不同。
所以,從現在開始,每當冒出負面念頭,有意識的訓練自己,試著找三個積極角度反駁它。從而提升自我認可價值感和安全感。
第二招:先動起來再說
其實,焦慮有個死對頭——行動。
哈佛研究發現:想太多的人往往做得太少。
這是因為大腦有個bug:閑著就會自動制造焦慮。但當你真正忙起來時,根本沒空胡思亂想。
就像《行動改變人生》里說的:情緒不受控制,但行動可以自己做主。
但是,很多人知道這個道理卻不敢行動,怕搞砸怎么辦?記住兩點:
1. 人生是場無限游戲,走錯一步還能重來
2. 坐著瞎想只會更焦慮,行動起來至少能積累經驗
并且,下次焦慮發作時,立刻做這三件事:
①站起來喝口水
②寫下三個能立即做的小事(比如整理桌面)
③馬上完成其中一件
慢慢地用行動去調整自己,拿出玩游戲的精神來,慢慢你也會成為一個勇敢無畏的玩家。
第三招:每天記錄小確幸
焦慮的人常犯一個錯誤:總在等"大事"帶來快樂,卻忽視了日常小幸福。
伯恩斯焦慮自助療法中,為我們舉了個有趣的例子。
一位作家竭盡全力想要創作出“偉大作品”,他認為在創造出偉大作品之前,自己再也不可能快樂,因此日漸焦慮,寫作狀態也急轉向下。
對此,伯恩斯表示:“事實上,只有當我們感到快樂、放松和自我接納時,我們才無所不能。”
后來,當這位作家學會快樂預測法記錄后,他逐漸放松了下來,不執著于偉大的作品,反而重新找回了寫作的樂趣。
由此可見,快樂也是消除焦慮情緒的秘訣之一。
那么,快樂預測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非常簡單:
1. 早上起床,先列出今天要做的5件事(哪怕是洗碗、取快遞)
2. 然后預測做這每件事會帶來的快樂值(1-10分)
3. 做完后,立刻記錄自己的真實快樂值
再比較預測和實際得分是否一致。
堅持一周以后,你會發現:快樂藏在日常小事里,根本不需要等"人生大事"。
所以,容易焦慮的人要記住三句話:
①想不通就換個角度想
②動起來比空想管用
③每天攢點小快樂最實在
下次焦慮上頭時,試試對著鏡子說:"停!先喝口水/出門走走/給朋友發個表情包"。你會發現,當身體先動起來,大腦也會跟著晴朗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