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合影
4月29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中國美術報》社承辦的“既要筆墨 又要現代——姜寶林作品捐贈與藝術研究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東樓展區一層啟幕。
開幕現場
原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趙少華宣布展覽開幕。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主任董竟成,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楊曉陽(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董雷代讀),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捐贈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姜寶林先后致辭。隨后,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趙衛代表中國國家畫院接受捐贈作品;劉萬鳴為姜寶林頒發捐贈證書。開幕式由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主持。
原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趙少華宣布展覽開幕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趙衛代表中國國家畫院接受捐贈作品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為姜寶林頒發捐贈證書
原文化部副部長楊至今,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覃志剛,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楊承志,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左中一,中宣部原秘書長官景輝,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賈廣健,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王林旭,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徐福山,恭王府博物館副館長劉懷林,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升,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于文江,榮寶齋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存剛,數字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老藝術家李寶林、張立辰、胡萍、石齊、王迎春、楊力舟、趙力忠、杜大愷、孫增華、李乃宙、郭石夫、王天勝、劉巨德、王鏞、趙建成、李庚、李小芳、鄧嘉德;各單位領導和嘉賓劉罡、崔進、李家騮、陳池瑜、杜軼才、岳黔山、李宏滔、張劍、劉波、蘇睿、唐建、王德芳、陰澍雨、郭強、張風塘、李延智、張士尚、馬愛娟、石洪鈞、關東海、牛宏寶、關蘊科、劉柱昌、李東升、張磊、鮑澤澤、孫海亮、張鵬、郭煌、劉廣生、郭進兵、李寧、王赫赫、王振、宋彥軍、舒光強、凌晨、丁鼎、任清、張增錫、王偉、李仕明、劉寂寬、楊永、劉長海、修子涵、夏培光;中國國家畫院各部門相關負責人、研究員和藝術家吳濤、袁學軍、方向、趙培智、沙永匯、鄧柯、陳明、邱雷、李虹霖、任明輝、劉德峰、吳笛、康雷、王躍奎、謝小銓、程興林、陶宏、常欣、杜浩、金新、張苑、馮知軍、王魯湘、任軍偉、張蕾、王聰叢、駱雪、王治、張錄成、趙少儼、林若熹、舒建新、林容生、陳風新、王永亮、邢少臣、周尊圣、曹建華、張留成、李曉松、王心剛、曾三凱、任賽、韓昊、付振寶、盧虓、史國良、任惠中、于新生、李洋、周士鋼、張立柱、李曉柱、高毅、黃華三、黨震、張卉、王一帆、王瑛、申卉芪、孫震生、邱琳、曹佳林、洪厚甜、蔡大禮、王厚祥、王東聲、唐朝軼、梅躍輝、趙際芳、李強;姜寶林學生徐冬青、黃勝凡、韓長青、熊曉東、王浩宇、聶松、高堃、于俐、傅峰遠、肖波、胡明強、李洪貞、韓建文、劉寂寬、齊敬峰、李冉、于保東、任鳴、劉晨、魏建明、魏向陽、李妙染、白潤濤、馬碩山、崔慶國、陳一耕、范朝暉、章硯、王飛、田一平、董怡辰、劉凱迪以及姜寶林家屬凌韻華、姜元、姜滿等200余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周慶富致辭
周慶富在致辭中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向姜寶林致以敬意,同時對中國國家畫院在傳承經典、豐富典藏、推動創新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表示祝賀。他表示,姜寶林將39件承載其畢生心血的代表作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畫院,這一慷慨壯舉是一位人民藝術家對國家深沉而熾熱的赤子情懷的生動詮釋。這些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藝術珍品,將永久珍藏于中國國家畫院,成為其典藏資源中的璀璨瑰寶。它們不僅為研究20世紀中國畫轉型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更為當代美術創作與研究樹立了重要典范,其價值不可估量,其意義深遠綿長。
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致辭
吳洪亮對姜寶林的藝術成就進行了精彩解讀。他說道,姜寶林始終在筆墨和現代性中尋找新的張力,是傳統筆墨的守望者和現代藝術的拓荒者。在他的許多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所下的笨功夫,他對筆墨的錘煉實際上是在尋找中國筆墨的DNA,這些程式并非他的枷鎖,而是他探索藝術發展的密碼,在他的實驗期就是這樣。20世紀80到90年代,在姜寶林的山水畫創作中,他的思維已日臻成熟,已經有辦法將筆墨轉化為他自己的語言。21世紀以來,我們看到了一位充滿青春感的姜寶林。在他的筆下,看到的是活著的過去和具有未來感的傳統。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萬鳴致辭
劉萬鳴對姜寶林的藝術成就、展覽意義等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姜寶林以“既要筆墨,又要現代”為藝術追求,融傳統筆墨與現代構成于一體,解構重組傳統符號,創造當代審美圖譜。在筆墨語言層面實現了“古法今用”,在形式構成層面完成了“中西合璧”,在文化精神層面達成了“多元共通”。這種“新程式”的建立,為中國畫的現代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創作經驗和重要的學術范式。此次姜寶林無償捐贈代表作39件,其義舉令人動容,為后學樹立從藝、為人的榜樣。未來,中國國家畫院將加強作品的收藏保護,深入梳理學術思想,探索水墨現代學術路徑,引領美術發展。
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副主任董竟成致辭
董竟成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向姜寶林致以最誠摯的敬意,他表示,姜寶林的藝術根基深植于中華文脈沃土:青年時期曾師從潘天壽、陸維釗、陸儼少等老先生,得其傳統精髓,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后,他成為李可染的研究生,大膽將傳統文人山水筆墨、黃賓虹積墨法與西方現代藝術熔于一爐,開創出極具辨識度的個人藝術面貌。姜寶林的藝術人生給予我們深刻啟示:美術工作者應如先生般堅守文化根脈,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中國畫的文化主體性;需如先生般開拓創新,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開創新境;更應如先生般厚植人民情懷,真正讓藝術回歸人民。
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董雷代為宣讀中國國家畫院原院長楊曉陽致辭
楊曉陽認為,近幾十年,姜寶林在四個方向深入探索。前兩個是宏觀命題,即中國畫如何從古入今、中西如何融合。后兩個是具體策略,即他將中國筆線與現代構成理念結合,深挖筆墨內涵,將其與平面、立體、色彩構成相融,提出平面化、滿構圖等理念;在色彩運用上,他融合傳統文人畫色彩、民間色彩與科學色彩,形成獨特風格。姜寶林的探索歷程堪稱教科書,中西技法皆通,早年的寫實人物、花鳥畫俱佳,如今作品遠觀抽象,近看盡顯中國筆墨神韻,以骨法用筆構建現代大格局,是中國傳統精神與現代藝術融合的典范,堪稱時代藝術高峰。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致辭
在張曉凌看來,于藝術史觀之,偉大作品經國家收藏方能鐫刻歷史,獲永恒價值,此乃藝術界公理,姜寶林之捐贈正合此道。姜寶林于歷史語境中,游刃于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構建獨特話語譜系,貢獻卓越。其“既要筆墨,又要現代”的藝術追求,恰是對傳統與現代深刻洞察的體現。西方學者亦證實,東方資源是西方現代藝術重要的思想源泉。姜寶林40年如一日,筆耕不輟,持續探索筆墨新境,其藝術生命力令人嘆服。個體創造乃民族復興之基石,姜寶林等藝術家以不懈努力,為構建現代中國畫話語體系貢獻力量,為文化復興鋪就堅實道路。
捐贈藝術家、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姜寶林致辭
姜寶林在致辭中對中國國家畫院的領導、藝術界專家、媒體朋友等各方的支持與幫助表示感謝。他回顧了自己的藝術歷程:1962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受潘天壽、陸儼少、顧坤伯等大師指導,深入理解中國畫精神,全面掌握傳統筆墨技法;畢業后分配至文化館工作10年,從農民畫中汲取營養;197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在名師指導及首都多元藝術氛圍中開闊視野,實現藝術認知飛躍。此后進入探索階段,1987年北京個展獲葉淺予等點評,同年赴中國臺灣辦展,后在德、法、美等多國辦展并獲獎,國內外的認可也堅定了其探索信心。他提出“既要筆墨,又要現代”,追求傳統筆墨與現代形式相結合,獲“遠看非中國畫,近看是中國畫”的中肯評價。姜寶林感念中國國家畫院的培育,愿向畫院無償捐贈部分作品。姜寶林表示,自己雖已80余歲,但仍會繼續努力,為中國畫現代化貢獻力量。
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主持開幕式
王青云表示,姜寶林是當代中國畫壇的杰出代表。在60余載的藝術實踐中,姜寶林致力于傳統筆墨與現代形式語言的融合創新,乘時代之勢,應時代之變,創造出獨特的藝術風貌。姜寶林以崇高的社會責任感,將39件各個時期創作的代表性作品無償捐贈給中國國家畫院。捐贈作品以巨幅為主,共計915平尺,既見宏大氣象,又顯精微筆墨,完整呈現其“筆墨與現代共生”的藝術探索軌跡。姜寶林以“飲水思源,反哺桑梓”的赤子之心,真正讓藝術回歸人民。
29日下午,“既要筆墨 又要現代——姜寶林作品捐贈與藝術研究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舉行,馮遠、徐漣、徐福山、姜寶林、趙力忠、劉巨德、胡思勇、陳池瑜、王魯湘、牛宏寶、王雪峰、張鵬等,圍繞姜寶林藝術創作的特點和成就展開研討。研討會由陳明主持。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5月12日。
嘉賓觀展
編輯 | 黃家馨、安亞靜
攝影 | 武廣宇
制作 | 閆天蒙
校對 | 蔡培新
初審 | 劉 晶
復審 | 馮知軍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