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理論家)在“星湖流韻 嶺南精神---張際才山水畫展”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摘錄)
張際才先生的山水畫,有他本人的特色,與其叫嶺南精神,不如叫際才精神。這個畫展,展示了張際才從基層一步步進入專業畫家行列的歷程,他的寫生、創作、教學環環相扣,互相生發,形成了他一種比較獨特的水墨山水畫風格。
他的《當代寫意山水畫技法新編》,剛才我基本上大概看完了,這本書編得很好,與一般的技法書不一樣,既有基本的技法,包括樹法、石法、云法、水法,山水畫這幾個要素都有,(書的)后半部分,特別講了怎么從寫生進入創作,怎么把寫生的東西取舍、剪栽到你的創作當中,怎么取景,怎么構圖,這個就很完整了,尤其對一個初學者,有這么一本書的指導入門,很有幫助。
從這本書的寫作過程,就可看出他熟悉古代的傳統、現代的傳統,包括剛才我們給他分析的,吸收了李可染、傅抱石等人的元素,嶺南畫派也吸收了一些,但不是完全的。從他這本《技法新編》和《山水畫冊》比較來看,我最欣賞的是他畫的松樹,他的松樹在這本《技法新編》里也舉例了好多圖示,風格非常的獨特,因為我也接觸過黎雄才畫的松樹,有一次還讓我到釣魚臺國賓館去鑒定黎雄才的畫,他那個松樹的畫法和張際才的畫法不一樣,黎雄才的更強調或者更關注的是松枝,往往都是很細密的松枝,一層復一層,中間有一些小的苔點,有的是這個花青的苔點,有的是紅色的苔點,這個跟張際才的畫法不一樣,至少從這點上看,張際才并不是在模仿嶺南畫派。
他是從哪來的呢,我認為這得益于他扎根江西,寫生江西,然后畫江西本地的這個山水樹石的特色,他2005年創作《廬山古松》畫得特別精彩,這個就是廬山寫生來的,但是又經過加工,整個畫面的虛實、疏密的處理,位置的安排,都是獨特的,而且看起來這個松樹既蒼勁又很優美,它的墨法、粗、細、虛、實、用水,處理得都相當好。他《山水畫冊》里的松樹,與《技法新編》里的松樹,基本是一個路子,說明他不是模仿黎雄才的,而是他根據自己在江西生活寫生,又提煉、吸收了中國畫傳統的各種樹法。
他畫的松樹,比一般的山水,更加厚重,很實在,有生命力,而且色彩,比如淡花青和那個點苔的花青處理得也特別好,顯得詩意蔥蘢,我想這就是際才風格、際才精神的精華,也是他山水畫的精華。
我希望他除了現在的山水之外,還可以在松樹上,配上一些簡單的山水背景,這個題材可以繼續開拓,使他的個性更加鮮明,張際才既然有這么豐厚的傳統水墨畫的基礎,又有廬山這種實地寫生提煉升華的經驗,相信可以創作出當代中國山水畫新的意境和新的圖式。
孫克(中國畫學會創會副會長、美術理論家)補充:展廳外邊那張松樹,有一張畫的就非常好。有點像江西出現黃秋園之后啊,再出了一個大畫家,黃秋園太傳統了一點,張際才他的更現代一些。
(根據錄音整理)
王鏞(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美術理論家)在“星湖流韻 嶺南精神---張際才山水畫展”開幕式接受記者采訪(摘錄):
張際才先生的山水畫努力追求傳統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越到晚年,我覺得他的作品筆墨越來越成熟,意境越來越清新,可以說是愈老愈新。
來源:美術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