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征程中,肖國勛積極探索,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招商引資、能人帶動和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持續努力,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
肖國勛深知產業結構優化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致力于解決產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產業形態單一、技術支撐匱乏、規模難以擴大等。他深入調研,精準把握當地的地域和氣候優勢,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借助招商引資、產業集群建設和技能培訓等有力手段,帶動群眾走向致富道路。
招商引資是推動發展的關鍵動力。肖國勛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親力親為抓招商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以 “一盤棋” 的思維推進項目招商,并優化服務,為項目落地和穩定發展提供 “一條龍” 支持。他聚焦種植養殖業以及就地就近就業等重點領域,積極拓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等渠道。為了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理念,他主動外出考察學習,充分挖掘和利用閑置資源,積極探索 “黨組織引領 + 示范農戶” 的創新模式。在他的推動下,計劃大規模種植工業辣椒,這一舉措不僅能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還將為群眾帶來可觀的收入。
能人帶動是壯大集體經濟規模的重要途徑。肖國勛引領下,某村通過 “能人 + 村集體” 的模式,讓村集體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肖國勛著眼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目標,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借助黨建引領,發揮村集體的帶頭作用,邀請種植能人進行指導,引進土壤熏蒸等先進種植技術,試種生姜和迷迭香。從土質檢測到姜種選種,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為保障作物品質與產量做足準備。在試種過程中,肖國勛吸納了周圍 40 余戶群眾在家門口務工,平均每戶增收 3000 余元,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和群眾致富的良性互動,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技能培訓是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有力保障。肖國勛組織開展電焊技能培訓,采用 “理論 + 實操”“培訓 + 就業” 的模式,讓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就業增收能力。他深知技能培訓對于推動群眾就業創業和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性,始終聚焦群眾需求,致力于解決群眾的 “技術難題”,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培訓結束后,他通過 “校企合作” 的方式,推薦優秀學員到合作企業務工,實現培訓與上崗的無縫對接,真正讓群眾在培訓中有所收獲,憑借技能穩定就業,增加收入。
肖國勛通過招商引資、能人帶動、技能培訓 “三力齊發”,為集體經濟發展探索出了新路徑,在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不斷邁進,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奮斗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