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8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等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其中,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再次提到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的話題,表示要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創設專項再貸款工具,加大對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發展的支持。
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這已成為高層的一項共識。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同時,在今年3月17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同樣提到育兒補貼話題,表示相關職能部門正積極加緊制定育兒補貼、勞動工資等配套政策。而3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明確提出,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兒補貼制度。因此,建立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這是大勢所趨。
之所以要建立育兒補貼制度,是因為我國的人口形勢相當嚴峻的緣故,2024年我國人口仍然表現為負增長,增長率為-0.99‰,全年人口減少139萬人?。其中,出生人口?:954萬人(出生率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死亡率7.76‰)。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我國人口連續第三年負增長。要改變這種嚴峻的局面,必須鼓勵生育二胎、三胎,將三孩政策落到實處。
實際上,為了鼓勵生育二孩、三孩,一些地方已經行動起來,實行育兒補貼。國家衛生健康委去年10月的數據顯示,已有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早在2021年7月就出臺了育兒補貼政策。相關政策明確,對夫妻雙方戶籍均在攀枝花且參加當地社會保險,按政策生育第二、第三個孩子并落戶攀枝花的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周歲。又比如,安徽省合肥市對符合認定資格的夫婦,生育第二個子女,給予2000元的一次性補貼,生育第三個子女,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補貼。
而今年3月13日,呼和浩特市衛健委發布的當地生育補貼政策最為引人注目。呼市的生育補貼政策規定:生育一孩的家庭將一次性獲得1萬元補貼;生育二孩的家庭將獲得5萬元補貼,分5年發放;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家庭將獲得10萬元補貼,分10年發放。
由于各地的補貼政策標準不一樣,而且相互之間的差距也非常大。所以有必要從國家層面出臺一個統一的標準。
從各地發布的生育補貼政策來看,雖然補貼金額千差萬別,但總體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育第一孩基本上沒有補貼,或只給很少的補貼;生育第二孩的補貼會多一點,而生育第三孩的補貼會較第二孩明顯增多。即主要補貼集中在三孩,其次是二孩,一孩的補貼很少甚至沒有補貼。
出臺這種政策的初衷,當然是為了鼓勵多生,讓育齡夫婦盡可能地生育二孩、三孩。但實際上,這種育兒補貼政策根本就起不到鼓勵多生的效果,反而淪為了一種“富人補貼”。由于當今生活的高成本,很多年輕人本身就面臨著結不起婚的問題。對于大多數的老百姓家庭來說,結婚了,基本上也就只能生育一個孩子(指城鎮家庭);而農村家庭基本上也就限于兩個孩子。城鎮家庭能生育二孩的,基本上是條件相對優越的家庭;而能生育三孩的家庭,基本上都是老百姓眼中的富人。農村家庭能生育三孩的,同樣也是家庭條件相當不錯的家庭,他們同樣也是村民眼里的富人。
正是基于這樣的現狀,育兒補貼主要集中在三孩、二孩的做法,實際上也就是將補貼補在了富人家庭的身上,成為一種“富人補貼”。對于最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來說,這種補貼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對于最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家庭來說,這種育兒補貼基本上起不到鼓勵生育的效果。
其實,作為生育補貼來說,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個新生兒,包括一孩,同樣需要給予三孩一樣的政策待遇。畢竟沒有一孩,就不會有三孩。而且對于絕大多數百姓家庭來說,只有一孩的補貼到位,能切實減輕百姓生育孩子的生活壓力,老百姓這時才會考慮生育二孩、三孩。如果生育一孩就生活壓力巨大,又怎么會考慮生育二孩、三孩呢?所以高層在制訂育兒補貼制度時務必要考慮到這個現實問題,而不是讓育兒補貼變成了“富人補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