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低空經濟半年考,萬億賽道初現雛形
2024年11月,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六城入選首批國家級低空經濟試點。短短半年間,這場關于“天空”的競賽已從藍圖走向現實——載人飛行器商業化首飛、無人機物流量飆升、跨城航線貫通成網。萬億級低空經濟賽道加速鋪開,六大城市如何以差異化路徑搶占先機?本文為大家深度解析試點城市的創新實踐與未來挑戰。
1
政策創新 | 從“破冰”到“領跑”
合肥:全球首張載人飛行“通行證”
合肥率先打破政策壁壘,2025年3月為合翼航空頒發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允許億航EH216-S在駱崗公園開展常態化載人飛行,最高時速130公里,單次載客2人。盡管目前僅限于封閉場景,但這一突破標志著中國低空載人飛行邁入商業化元年。
深圳:真金白銀打造“天空之城”
大鵬新區推出最高3000萬元補貼政策,支持無人機測試基地建設、物流航線運營及eVTOL產業化項目。2025年上半年,深圳低空貨運無人機飛行量達25.5萬架次,同比增長38%,寶安區“15公里7分鐘達”物流模式效率提升4倍。
蘇州:唯一地級市躋身eVTOL試點
依托《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蘇州建成102個起降點,開通100余條航線,打造7大產業園區。峰飛航空“盛世龍”eVTOL成功試飛長江與珠江,昆山總裝基地加速商業化進程,目標2026年產業規模達600億元。
2
場景裂變 | 從物流到急救,天空賦能城市
醫療急救:開辟“空中生命通道”
合肥開通首條無人機醫療物資運輸航線,血液運輸時間從40分鐘縮短至15分鐘;浙江文成縣部署無人機AED配送站,5分鐘覆蓋50平方公里救援范圍,效能提升30倍。
物流革命:無人機配送常態化
深圳中心公園無人機配送炸雞、漢堡,銷量環比翻倍;溫州肯恩大學實現無人機送咖啡,7分鐘完成訂單,未來將覆蓋10萬師生。
城市治理:無人機化身“空中衛士”
杭州余杭區引入高層建筑無人機自動巡檢技術,累計作業超2000萬平方米;成都利用無人機監測森林火險,病害發現率從40%提升至90%。
3
基建攻堅 | 從“航線成網”到“數字底座”
1. 起降點密集布局
杭州計劃2027年前建成275個起降點,蘇州年底將超500個;合肥駱崗公園打造“3分鐘飛行圈”,深圳已建成249個起降點,全國領先。
2. 智慧管理平臺上線
杭州建成低空交通管理服務平臺,年支撐180萬架次飛行;蘇州搭建低空飛行數字孿生系統,實現航線自動劃設與風險評估。
3. 技術突破:氫動力與適航認證
杭州“天目山一號”氫動力無人機續航達鋰電池3-5倍;合肥零重力飛機工業國產化率100%的電動固定翼飛機RX1E-A訂單超千架。
4
挑戰與突圍 | 低空經濟如何“飛得更高”?
1.基礎設施短板
eVTOL起降場建設成本高,5G信號覆蓋不足制約大規模應用。蘇州計劃通過政企合作降低基建成本,深圳以20億元產業基金加速技術攻關。
2.適航認證壁壘
國內尚無企業集齊TC、PC、AC、OC四大認證,eVTOL商業化需2-3年周期。合肥組建專家委員會推動“合肥標準”體系,搶占國際話語權。
3.區域協同破局
成渝開通首條低空物流航線,生鮮“當日達”;長三角規劃“干-支-末”航線網絡,蘇州至周邊機場短途運輸航線加速落地。
低空經濟下半場,從“試點”到“生態”
半年間,六大城市以政策創新為矛、場景落地為盾,初步構建低空經濟生態圈。未來,這場競賽將步入深水區——基礎設施全域成網、技術標準國際接軌、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當無人機與eVTOL從“試驗田”飛向“日常化”,低空經濟不僅是城市競爭力的新標尺,更是智慧社會不可或缺的“空中血脈”。
(數據來源:各試點城市政府公報、企業動態及行業報告,截至2025年4月)
聲 明:原創文章,歡迎聯系獲取轉載授權,并注明來源飛行邦;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