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誤會,巴薩和國米的歐冠首回合比賽,非常干凈,沒有任何值得大書特書的誤判。雙方都把精力放到比賽本身,所以節奏流暢,全程無睡點。只有這樣,才能誕生6個精彩的進球。很多人都把這場比賽和上賽季皇馬曼城那場3:3相提并論。兩者相比,精彩程度不相上下,但不同的是,半決賽比四分之一決賽,分量更重一些。
說實話,雖然有人預想到國米會在巴薩的主場做一些令人驚奇的事,但比賽開場還不到1分鐘,國米就能取得進球,這樣的閃電操作,的確令人咋舌。而且,不到20分鐘2:0領先,也讓人提前嗅到了國米晉級決賽的可能。能在巴薩的主場打進3球,這樣的球隊,配得上一個決賽名額。而且,從某種程度來說,國米是有點克巴薩的,尤其是精致的反擊,最讓巴薩害怕。早在22到23賽季,國米就曾在客場3:3打平巴薩。
所以,這場比賽,如果說雙方都有遺憾的話,顯然,國米的遺憾指數更高。畢竟,巴薩從落后到扳平,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感覺。而國米則是煮熟的鴨子飛走了。
關于這場精彩的比賽,我相信可以解讀的新東西已經不多了,因為全世界肯定鋪天蓋地反復分析亞馬爾是多么靈動,拉菲尼亞的世界波是多么震撼,以及,索默做出了多少次精彩撲救。今天我刻意避開這些,直指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3:3,不是4:3。
對,我說的就是姆希塔良那個被吹掉的越位球。
當時,比分是3:3,第75分鐘,國米打出反擊,姆希塔良接隊友右側貼地傳中,輕松將球打進。不過邊裁第一時間舉起了旗子,示意越位。
不過,說實話,僅憑肉眼,很難在第一時間確鑿認定越位,所以,必須要VR介入,進行確定。
最終,這個球的確越位了,所以,4:3不存在,還是3:3。
首先說明一下,我對這個判罰沒有任何異議,根據復盤劃線畫面,這個球的確是越位。但看畫面,姆希塔良真的是只越了半個腳面啊。說實話,要是沒有VR,這個球完全可以作為一個好球成立。歷史上,有那么多決定性的進球,越位的程度遠高于這個球。
這就涉及到VR應用于足球比賽的最大弊端了。以前,說起越位,我們總愛提一個詞,毫厘之間。有時候,毫厘之間,可判可不判的越位,直接就算進了。但VR的應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排除爭議,你不是可判可不判嗎?那么我就用科學技術,告訴你一個唯一的,標準的答案,以免你陷入模棱兩可的掙扎中。
科技當然可以提供準確,但同時,也讓一些人性化的元素徹底流失。精準的科技面前,沒有毫厘之間的說法。如果你說姆希塔良只不過越了半個腳,可以不算越位,但問題又來了,那么,什么才叫越位?如果說越了10公分不算,是不是可以繼續細化,5公分算嗎?1公分算嗎?
動用了科技,就等于樹立了權威。而權威,有時候是最沒有人性的,說一就是一。而這,就是VR最大的弊端。
最后強調一下,我是絕對支持VR技術應用于足球比賽的。只不過,任何事,有利就有弊,但利大于弊,所以可以繼續執行下去。而姆希塔良這個越位球的判罰,就是其中的弊。只能去接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