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月一日的夜晚》寫作背景
1949年,在當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峙時代,新中國誕生了,勞動人民做了國家的主人,極大地改變了整個世界格局。接著,又經過抗美援朝戰爭、三年經濟恢復,新中國恰如初升的紅日,光輝燦爛,欣欣向榮,呈現出一派朝氣蓬勃的新氣象。為了慶祝這—重大勝利,1955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國家在天安門廣場舉辦了盛大的焰火晚會,讓廣大勞動人民唱歌跳舞,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
公劉
這天夜晚,年輕的詩人公劉激情滿懷,也投身到狂歡的洪流,在歡樂的海洋里,盡情地唱歌,盡情地跳舞,盡情地狂呼,宣泄著內心的幸福與歡樂。事后他回顧狂歡,通過深思提煉,寫了新詩《五月一日的夜晚》。
廣場煙火
二、《五月一日的夜晚》原文
天安門前,焰火像一千只孔雀開屏,
空中是朵朵云煙,地上是人海燈山,
數不盡的衣衫發辮,
被歌聲吹得團團旋轉……/
整個世界站在陽臺上觀看,
中國在笑!中國在舞!中國在狂歡!
羨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愛戀,
為了享受這一夜,我們戰斗了一生!/
1955年5月6日追記
廣場狂歡
三、《五月一日的夜晚》賞析
《五月一日的夜晚》,描寫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中國勞動人民在天安門廣場,盡情歡慶的場面,表達歡慶節日的幸福與歡樂,抒發了對新中國無比熱愛的深情。這首詩,為4行式自由體新詩,全詩8行、2節。
第1節、4行,描寫五一節夜晚,天安門廣場上,勞動人民盡情歡慶的場面。
詩一開篇,詩人即從大處起筆,以“像一千只孔雀開屏”,比喻節日焰火在空中綻放的美景,描繪天安門廣場晚會的背景畫面。我們可以想像,那時焰火的美麗與排場:當那一排排五彩繽紛的焰火在空中綻放,進而又四散為一道道光彩奪目的流星,劃破長空,華麗幻化,或為一團團流光溢彩的錦團,或為一簇簇飛花濺玉的彩簇,恰似熊熊燃燒的火樹,又像絢爛耀眼的銀花,交融著“聲光形色”,充滿著詩情畫意,五彩斑斕,閃閃發光,整個天空都變成煙花焰火的海洋,一瞬間又都變成了一道道星光螢火的瀑布,慢慢地降落,緩緩地湮寂,此景此情,美不勝收,催人放聲歌唱,促人歡呼跳躍,真是難以盡表,而詩人是來自孔雀故鄉的,他便以那時候人間罕見的“孔雀開屏”,而且是“—千只”同時開屏,來比喻這種焰火美景,這可是神來之筆!
接著,詩人就在如此美麗的大背景下,描寫廣場上下的情況,“空中是朵朵云煙,地上是人海燈山”,以剛才寫的“空中”,導引出“地上”,連用“海與山”兩個比喻,作重點描寫,形容人多燈眾,極言場面氣派、規模盛大。
再接著,詩人進一步描寫“燈山”下的“人?!保骸皵挡槐M的衣衫發辮,被歌聲吹得團團旋轉……”,先以借代辭格,描寫參加歡慶的男女老少,數字龐大,難從盡數;再以被動式表現手法,用被動語態,把唱歌跳舞的主語,當作被動者,而不是執行者,以“被吹得團團旋轉”,極寫人們情不自禁的狂歌狂舞的場景,可謂人人著魔,全場沸騰,每個人都將內心的幸福與滿足,盡情地宣泄,任其自然地流露,而毫無顧忌。你能說他們為人不尊嗎?你能譴責他們失態忘形嗎?不能呀,因為他們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被動的,都是為情勢所趨,而不能自禁呀,你是沒有理由指責他們忘乎所以的。詩人用這樣筆法寫狂歡,極言狂歡之狂,讓勞動人民表達心中的極度喜悅,以及對新中國的無限熱愛,又是神來之筆!
廣場煙火
第2節、4行,詩人直抒胸臆,“為了享受這一夜,我們戰斗了一生,”強調幸福來之不易,表達對新中國的摯愛之情。
詩人思接千古,俯視全球,從視覺感受,又轉向理性思考。當時,新中國政權的建立與鞏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對全世界,包括反動派在內,都是有目共睹的大事,因此,詩人說:“整個世界站在陽臺上觀看,中國在笑!中國在舞!中國在狂歡!”“觀看”的賓語,是一組排比句,以三個動詞、三個感嘆號,“笑!舞!狂歡!”,高度概括地總結了上節內容,而“觀看”者的反應呢?詩人未明言,但隱含其中,當然是,有人笑,也有人跳!
對于這種情態,詩人敏銳地意識到了,因此,詩人接著說:“羨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愛戀”,這是一個祈使句與兩個感嘆句并列的復句,詩人以兩個“多么”表達對生活的深情贊美與愛戀,又用“羨慕吧”的祈使語氣,發出邀請的指令,主動引導對方感情,通過互動來擴大影響,感染對方,以增強表達自己的贊美感情。詩人采用這種并列復合句式,構建與讀者的互動,從而實現自我感情的高效宣泄,這是一種兼具功能性與藝術性的高效表達方式,人們在口語中使用率是很高的。
詩人詩思激昂而又開闊,他在感情上,極贊了生活的美好,而他在理智上,又深慮到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多少次拼搏奮斗,多少人前仆后繼,艱苦卓絕,流血犧牲……詩人終于大聲感嘆:“為了享受這一夜,我們戰斗了一生!”以短暫的“一夜”與漫長的“一生”對照,在強烈的對比中,告誡人們在享受幸福生活時,當思幸福來之不易。愛國之情,耿耿于懷,警策之言,振聾發聵!
廣場煙火
四、《五月一日的夜晚》寫作特點
關于這首新詩,還留下一則文壇佳話。當初,詩人寫好這首詩,發給《人民文學》,時任責編的詩人呂劍,大為贊賞,又發現原稿中“中國在笑!中國在跳舞!中國在狂歡!”寫得好,概括出狂歡的場景,不過讀起來,音律上有點不暢。他反復推敲后,慎重地將原稿中的“跳舞”,刪去“跳”字,獨留一“舞”,而刊發出去。呂劍是著名的詩人和編輯,他在編輯公劉這首詩時,展現了深厚的文學素養和敏銳的編輯眼光。通過這一個字的刪改,不僅讓韻律更和諧爽口,而且文字更凝練明快,還豐富了詩意,一舉而三得,體現了他對語言的精準把握與對文學作品的深刻理解。公劉看到修改的句子,特別佩服,當面感謝呂詩人,稱他是自己的“一字師”。當時這個故事廣為流傳,成為我國文化史上,又一個“一字之師”佳話。
公劉在寫作
由此故事可知,公劉的這首詩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語言簡潔有力,句式很有特色。關于語言和韻律,在上述故事中可知一二;關于句式特色,賞析中講解了“被動句”:“數不盡的衣衫發辮,被歌聲吹得團團旋轉”;口語常用句型、“祈使句和感嘆句的并列復合句式”:“ 羨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愛戀”,等等,都是詩人語言精煉,句法別致的例證。
第二、構思奇特,從實到虛,虛實結合,富有哲理,意境深邃。詩人首先實寫天安門前焰火歡慶晚會,然后從這種生活場景中,提煉升華出一種明晰的思想意義,說是“為了享受這一夜,我們戰斗了一生”,既描寫了廣場狂歡、表達了贊美之情,又喟嘆了幸福來之不易,虛實結合,富有哲理,意境深邃,主題突出。
最后,還不得不講,詩一開篇,詩人就發揮豐富的想像,用“像一千只孔雀開屏”的比喻,描寫天安門前的焰火,想像新奇,意象美麗,景況壯觀,令人神往。
這首詩,當年廣為流傳,深得讀者喜愛,曾入選初中語文。陳存選2025、05、01
參資:百度百科《五月一日的夜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