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年(中國農歷甲午年),正值清朝的最高同治者慈禧太后的60歲大壽,清政府打算撥出3000萬兩銀子的專款為慈禧太后舉辦盛大的慶壽典禮。北京城里的大小官員像發了瘋似的想盡辦法撈錢,以便給這位老佛爺送上一份厚禮。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慈禧太后農歷十月初十的壽辰一天天臨近時,這一年的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牙山口外豐島附近襲擊并擊沉清朝運兵的商船“高升號”,船上700余人全部遇難。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清軍和日本陸軍在朝鮮展開激戰,但清軍敗多勝少,一路潰敗,平壤失守。9月17日日本海軍與北洋艦隊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海域遭遇,雙方展開了一場生死決戰,最終北洋艦隊折損5艘戰艦,而日本艦隊重傷5艘,北洋艦隊損失慘重。
慈禧太后
在戰爭緊張氣氛下,經過數年精心準備的六十慶典開始變味了,按慈禧的想法她是想給自己辦一個風風光光的壽誕,當時朝廷也是把慶壽當成壓倒一切的大事來辦的。可是前線失利的消息傳來以后,朝野議論紛紛,有些大膽的官員干脆直接上書要求停止慶典工程,把相關費用來作軍費,在輿論的壓力下,慈禧不得不把慶典規格進行了大規模壓縮。對此,慈禧心里真是氣啊,可她沒發用言語來表達,想當年她四十壽慶的時候遇到親生兒子同治皇帝病危,沒有心思去搞什么慶典,五十壽慶的時候本想熱鬧一下,可是偏偏又遇到跟法國人開戰,現在六十大壽了也沒個安生日子,連這小日本都欺負到頭上來了。
甲午海戰場景
慈禧的六十慶典在日軍肆意侵略的戰火中落下帷幕,在籌辦這個生日的過程中,讓他最為不滿的就是光緒皇帝,他一直暗中支持削減慶典開支,似乎沒把自己放在眼里,此時慈禧漸漸察覺表面上對自己恭敬有加的光緒皇帝骨子里卻產生了越來越大的離心力。
光緒皇帝
甲午海戰,清軍大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也意味著洋務運動就比以失敗告終。光緒皇帝在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支持下開始籌謀戊戌變法,在輿論的壓力下慈禧太后不得不放棄了垂簾聽政。甲午海戰失敗后,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了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等地,還賠償了大量白銀,清政府國力進一步削弱。
歡迎評論區評論,關注作者@知曉更多優質歷史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