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商紂王暴虐無道,天下百姓苦其久矣。
周文王于西岐起兵,在姜子牙的幫助下起兵對抗商朝,并且在牧野之戰中大獲全勝,攻破了商朝都城的朝歌,商朝就此滅亡。
現如今,西岐已經成為了周朝的代名詞,朝歌也成為了商朝的象征,那么這兩個地方現在在哪兒呢?
周族的老家其實本不是西岐,而是一個叫作豳( bīn)的地方,周族的人在這里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公亶父擔任首領時,豳地被西戎發現,成為了西戎蠻夷的目標,經常被這些蠻夷之人劫掠。
當時的周族并不強大,完全不是這些強盜的對手,他們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為了再被劫掠,公亶父決定帶領部落的人離開老家,去一個更好的地方,而這個地方便是岐山之北的周原。
來到周原之后,周族擁有了更好的土地,而且這里還沒有西戎的騷擾,周族很快便發展起來,不再是默默無聞的小部落了。
公亶父去世之后,他的兒子季歷繼承了首領之位,他比他的父親還要厲害。
季歷在位期間,他不僅帶著周族的人民快速發展,還出兵進攻西戎,成功趕走了這些蠻夷,占領了大量的土地,同時也為周族死去的人報了仇。
但是季歷和周族的發展過于迅速,驚動了朝廷里的人,這些人對于周族十分忌憚。
于是,幾位大臣便一起向商王文丁進言,請求他能限制周族的發展。因此,文丁以封侯為由,將季歷請到了皇宮之中。
一開始的時候,季歷并不認為商王會殺了自己,于是他便放心大膽地來了。
不久之后,季歷到達了殷墟,拜見了商王文丁。
殷墟便是商朝當時的首都,其實商朝的首都一直都是這里,至于為什么說朝歌才是商朝首都,一會兒我們再說。
文丁見到季歷之后,對于他驅逐西戎的功績大加贊揚,并將其封為“周西伯”以資獎勵。
季歷并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匯報之后,就打算離開殷都,返回自己的部族去。
但是文丁卻將其攔了下來,讓他在這邊玩幾天再回去。
雖然季歷點擔心周族的子民,但是他也不好拒絕文丁的邀請,于是便留下來玩了幾天。
其實文丁也不是真的想帶著季歷參觀殷都,他只是還沒想好用什么理由殺掉季歷。
季歷在文丁身邊待了好幾個月,文丁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一開始的尊敬,慢慢地變成了厭煩,雖然季歷也曾多次提出離開,但是文丁卻并不想讓他走。
最終,文丁還是用一個很隨便的理由就把季歷殺了,并且還裝模作樣地表示很遺憾。
文丁為了彰顯自己的大度,又將季歷的兒子封為了西伯,而人們稱其為“西伯昌”,也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姬昌。
姬昌即位之后,沿著父親和爺爺的道路繼續前進,使得周族更加強大。
周族的強大吸引來了很多高人,有許多有能之士前來投奔周族,他們甘愿成為姬昌的手下。其中便包括了作為軍師的“姜尚”。
姬昌在位期間十分重視百姓,輕徭薄賦已經成了周族的日常,一切其他方面的仁政也是姬昌的拿手好戲。
“仁政”便是姬昌擔任首領時的一個關鍵詞,只有“仁”方可聚民心。
商紂王即位之后,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完全不理政事,導致商朝的百姓不愿意再效忠于商朝。
而周族已經靠著仁政有了很大名氣,百姓紛紛逃往了周原,投奔了姬昌的周族。
商紂王此時還渾然不知,他還在與愛妃妲己玩樂。
妲己平時不愛笑,但是一看到有人受苦就會笑,為了讓妲己高興,商紂王發明了一種名為“炮烙”的刑罰。
想必大家都知道炮烙的威力,這里就不再贅述了,這種刑罰實在有點殘忍。
自從炮烙問世之后,商紂王便一直用這招來取悅妲己,就算是沒有犯錯的百姓,也會被紂王拉去行刑。
姬昌知道這些事后非常悲傷,為了拯救百姓,姬昌主動找紂王,希望能用一塊土地禁止炮烙這個刑罰。
姬昌將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獻給了紂王,希望紂王以后不要再使用炮烙了。
紂王很高興,馬上就答應了姬昌的要求,不再使用炮烙。
但是等紂王占領那塊土地之后,他又想出了別的懲罰,百姓還是受苦受難。
但是姬昌廢除炮烙這件事很出名,有更多的百姓知道了姬昌之名,紛紛前來投奔。
周族的勢力越來越大,這引起了商朝朝廷的不滿,有不少人建議紂王殺掉姬昌。
紂王覺得姬昌確實有問題,于是就把他抓了起來,但是并沒有殺他。
眾人為了救出姬昌,尋找了很多美女和寶物送給紂王。
紂王也是個實誠人,他看到有這么多好處之后,馬上就把姬昌給放了,而且他還說了一句:“只要有美女就夠了,不用送來這么多寶物?!?/p>
紂王收下這些寶物后很高興,反手又賜給姬昌“弓矢斧鉞”,姬昌更厲害了。
在眾人的幫助下,姬昌返回岐山,繼續秘密發展,此時有兩個小國之間發生了矛盾,兩位國君吵得不可開交,他們聽說姬昌有本事,于是便來到周國請姬昌給他們評評理。
但是他們剛一來到周國,馬上就被震驚了,他們被周國的氣氛給嚇了一跳。
人家周國的人,就算是只是一些小孩,也是謙虛有禮,從不爭奪,這兩個爭來搶去的國君見到這番景象,羞愧地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從此之后,姬昌不但是紂王眼中的功臣、百姓眼中的明君,還成為了諸侯之間的領軍人物,道德標桿,有很多諸侯脫離商朝投奔周國。
而此時的商紂王還渾然不知,其實商朝的國都一直以來都是殷墟。
但是商紂王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又修建了很多的離宮別苑,將原來的殷都擴大了很多倍,殷都已經無法形容這座城市了,因此人們便給這里起了一個新名字——朝歌。
朝歌的意思就是,每天上朝的時候,都能聽到里面在唱歌。
其實這里的正式叫法應該是“商墟”,與“殷墟”相對應,但是人們都覺得“朝歌”這個名字更貼合實際,因此朝歌這個名字流傳得更廣。
而周國那邊,岐山雖然是周族崛起之地,但是此處也并非一直是國都。
周文王在位時期,就曾將國都遷至渭水平原,這里的國都叫“豐京”。
周武王成功伐商之后,又將國都遷至西安,這邊叫“鎬京”。
西周滅亡之后,周天子東遷,又跑到洛邑地建立了東周,洛邑就是現在的洛陽。
總的來說,周朝的崛起之地“西岐”,其實就在岐山的旁邊,岐山就在岐山縣,因此西岐也就在當今的岐山縣。
而商朝國都朝歌,只是將殷墟擴建了一下,因此朝歌遺跡還在殷墟,而殷墟就在現如今的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區,而朝歌就在不遠處的河南省鶴壁市的淇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