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元芳,你怎么看?”這句原本并不存在于劇本的臺詞,卻因網友的熱梗傳播,成為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位國家一級演員曾因200斤的體重被劇組拒之門外,甚至陷入無戲可拍的窘境。
更戲劇性的是,他在低谷期被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導演倒追,最終憑借實力逆風翻盤。
樣貌事業均不出眾,他究竟憑什么?
從小“吃肉管夠”
1981年的夏天,蟬鳴聲裹挾著高考的緊張氣息。
即將升入高三的梁冠華卻發現了一則改變他命運的消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學員班招生。于是,深夜的書房里,他攥著報紙與父親對峙:“爸,我想當演員。”
外科主任父親拍案而起:“我倆都從醫,家里怎能出個戲子!”
說這話的時候,這位父親一定忘了詢問梁冠華想要成為演員的原因,也不記得他家兒子究竟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長大。
說起來,成為“演員”這個想法,與梁冠華的父母,倒也有些聯系。
1964年盛夏來臨之際,北京協和醫院的產房里傳來嬰兒響亮的啼哭,醫生梁家迎來了他們的長子,他有個響亮而有內涵的名字,正是“梁冠華”。
看著襁褓中的瘦小孩童,誰也不知道,他未來的人生,會和舞臺結下不解之緣,而這緣分的開端,源于父母的忙碌。
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所以年僅半歲的他送去了天津的姥姥家。姥姥是個十足的京劇迷,舅舅又是著名京劇武丑張春華,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梁冠華從小就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曲藝氛圍濃厚的天津衛,姥姥的藤椅旁永遠擺著收音機,京劇《紅燈記》的唱腔成為梁冠華最早的“搖籃曲”,他幾歲時甚至還能有模有樣地唱出來。
每逢周末,舅舅張春華所在的天津京劇院上演武丑戲時,姥姥總會抱著他坐在前排,年幼的梁冠華總被舞臺上翻騰的武生逗得咯咯直笑。
在姥姥的疼愛下,梁冠華從小“吃肉管夠”,白白胖胖,他的體重一路飆升,成了人見人愛的“小胖墩”,那時他還沒有對美丑的概念,只覺得這樣的生活快樂又滿足。
七歲那年,這個體重已遠超同齡人的“小肉球”被接回北京上學,同學們看到這個胖嘟嘟的小男孩,都覺得他十分可愛。
然而,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同學們開始追求外在的美,梁冠華的肥胖身材成了大家打趣的對象。
在景山學校的走廊里,總能見到他抱著書包貼墻而行的身影——同學們“胖冬瓜”的嘲笑聲,讓原本活潑的男孩變得沉默。
因此,梁冠華的母親發現兒子總把午餐里的肉菜偷偷倒掉,卻在深夜躲在被窩里聽收音機里的《沙家浜》。
這個因肥胖自卑的兒子,心底藏著對表演的熾熱,而原因,或許是那時候,唯一能夠讓找到自信的,就是模仿京劇演員的表演。
所以當父親以“醫學更有前途”、“胖子不能做演員”等理由堅決反對時,梁冠華的母親站了出來。
考上肯定瘦!
他的姥姥愛聽紅燈記,舅舅亦是劇院武生,所以母親,也熱愛著京劇。
得知兒子有報考藝術類院校的想法時,她選擇了支持:
“兒子,人這輩子要做自己喜歡的事,你大膽去考,能考上更好,考不上咱再參加高考。”
而為了讓自己的支持顯得更加具象化,梁冠華還有了一個專業的老師,大力支持的母親和大不理解的父親,成就了少年短暫的發紅眼眶。
考試當天,北京人藝排練廳里聚集著上千俊男靚女,看著周圍梁冠華的自尊心又開始作祟,他打起了退堂鼓,可內心深處又有個聲音告訴他:“不能認慫!”
就這樣,他頂著巨大的壓力,通過了一試,二試時候,當體重200斤的梁冠華走進考場時,聽見角落里傳來嗤笑:“這胖子走錯門了吧?”
他卻深吸一口氣,表演起小品《臨時保姆》,笨拙地給孩子換尿布,不小心把奶粉撒了滿臉,急得用京腔求饒:“小祖宗哎,您可別哭了!”
原本嚴肅的考官藍天野突然笑出聲,轉頭對身邊人說:“這孩子渾身是戲。”三試時,主考官特意問他:“考慮過減肥嗎?”
梁冠華憨厚地撓頭堅定的表示自己這叫壓力肥,考上肯定瘦!全場哄堂大笑中,命運的天平已然傾斜。
但因為體重200斤,適合他的角色少之又少,很多時候他只能出演一些沒有名字的小角色,比如尸體、木樁,或者背景中的甲乙丙丁。
1984年畢業大戲《蔡文姬》的舞臺上,作為龍套的梁冠華只有一句臺詞,卻讓全場動容。
他扮演的匈奴小兵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捧著破碗討飯時,喉頭那聲哽咽的“求大人賞口熱湯”,讓觀眾席傳來窸窣的抽泣聲。
謝幕時,老藝術家于是之拍著他肩膀說:“小子,把小人物的魂演出來了。”
三年后,《紅白喜事》里的“鄭熱鬧”讓他斬獲梅花獎,當他在后臺捧著獎杯時,透過化妝鏡看見那個曾被嘲笑的胖少年,正朝著自己微笑。
命運的轉折總在不經意間降臨,一天傍晚,剛結束排練的梁冠華在劇院樓梯間與唐燁相遇。
并駕齊驅的戰友
22歲時,梁冠華抱著道具箱拾級而上,圓滾滾的身軀幾乎填滿整個樓梯間。忽然,上方傳來急促的高跟鞋聲,一個抱著劇本的姑娘與他迎面相逢。
這個人,正是梁冠華后來的妻子唐燁,但在當時,這件事情卻是梁冠華想都不敢想的。
兩人在樓梯狹路相逢,為避免接觸,梁冠華慌忙側身,后背緊貼著斑駁的墻皮,可縱然如此,在唐燁提著裙擺側身擠過時,意外卻還是發生了。
她的高跟鞋突然卡進木地板縫隙,眼看姑娘要摔倒,電光火石間,梁冠華下意識張開雙臂,像接住一片飄落的楓葉般穩穩托住她。
四目相對的剎那,他看見姑娘眼里的星辰,卻不知這份溫暖守護,將綿延成三十余載的相知相守。
想到“男女授受不親”,他慌忙松手后退,后腦勺“咚”地撞在墻上:“對不住對不住!”
滑稽的京腔讓唐燁噗嗤笑出聲:“該說謝謝的是我呀!”帶著上海口音的回應,讓排練廳老舊的木窗欞都染上暖意。
此后三個月,梁冠華總能在后臺瞥見那道纖細身影。每當她拿著場記本走過,排練廳此起彼伏的“唐導”問候聲,總讓躲在幕布后的梁冠華攥緊手中道具,他是個200斤的胖子,不過是《蔡文姬》里只有一句臺詞的匈奴兵。
面對女神的優秀,梁冠華自卑不已,甚至躲藏三年不敢表白,但他沒想到的是,唐燁卻主動出擊,寫下一封三行情書:
“好人有好報。我愛你的胖,還有你的憨態可掬。如果你也喜歡我,明晚一起看電影吧!”
后來梁冠華才發現,唐燁要的,從來就不是護花使者,而是并駕齊驅的戰友。
1999年,在妻子唐燁的鼓勵和推薦下,梁冠華迎來了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張大民”這個角色。
當時,導演沈好放覺得梁冠華太胖,擔心影響拍攝效果,便對他說:“要是能瘦二十斤,這個角色就是你的。”
那之后,他每天嚴格控制飲食,拒絕一切高熱量的食物,同時加大運動量,跑步、健身成了他生活的日常。
憑借多年在話劇舞臺上積累的表演經驗,梁冠華將“張大民”這個生活在底層,雖貧嘴卻樂觀向上,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小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2003年,導演錢雁秋力排眾議,將“狄仁杰”這個角色交給梁冠華:
“狄仁杰不是靠顏值,而是靠智慧和氣場,梁冠華的演技和氣質與狄仁杰非常契合,他就是我心中唯一的狄仁杰。如果不讓他演,我寧愿不拍這部劇。”
梁冠華不負眾望,以“踱步審案”“捋須沉思”的細節,將狄仁杰的智慧與威嚴演繹得淋漓盡致。
然而,成也“狄仁杰”,困也“狄仁杰”。
連續四部《神探狄仁杰》后,觀眾將他與角色深度綁定。
為突破標簽,他嘗試反派角色,甚至在《大明風華》中飾演唯唯諾諾的太子朱高熾,以細膩演技展現角色的隱忍與權謀,風頭蓋過主角湯唯。
《天下長河》中,他將貪官索額圖的陰鷙與無奈刻畫入微,顛覆觀眾認知。
他拒絕綜藝炒作,堅持“少而精”的接戲原則,即便在《神探狄仁杰》系列后與導演錢雁秋分道揚鑣,也從未公開指責合作者。
從“胖子龍套”到“國家一級演員”,從“無人問津”到“女神倒追”,梁冠華用實際行動證明,他的人生比劇本更精彩。
結語
從自卑的“小胖墩”到國家一級演員,他用實力撕掉偏見,用堅持書寫傳奇。從《茶館》的王利發到《狗兒爺涅槃》的農民,他不斷拓寬戲路,成為人藝的“臺柱子”。
即便年過六旬,他仍活躍于熒幕,近年憑《天下長河》《大宋宮詞》等劇持續輸出高質量表演。
如今,他和妻子唐燁攜手三十余載,無緋聞、無炒作,卻始終用行動詮釋“不辜負”的誓言。
或許,每個人生命中都需要一個“唐燁”,但更重要的是,像梁冠華一樣,永遠不放棄成為自己的“狄仁杰”。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