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豫的電影沙發(lyyy_scndgs)
文|鴿子
不是靠虛浮口號撐起的標簽化大女主,而是有真實故事打底的女性傳奇。
沒有刻意制造爽點的陳舊套路,卻是現實寫就的逆襲爽文。
4月30日上映的電影《水餃皇后》,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其中還有珍貴動人的小人物群像,三代女性間愛的傳遞,女性間的互助。
真實的故事和情感總是如此打動人心。
從無名小攤到家喻戶曉的逆襲故事,臧健和臧姑娘的故事太適合勞動節這樣的時間節點。
“我有力氣,我可以”。
一團面,一雙手,它像是一首寫給勞動者的動人的詩,也像是一盤傾注了心血和情感、滋味豐富的餃子。
如今,這盤餃子,該上桌了。
《水餃皇后》
??友情提示,本文含劇透
01
天崩開局:
最重要的是帶著女兒活下去
電影開場不久,便是臧姑娘的天崩開局。
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聲稱要把她接去泰國一起生活的丈夫和婆婆共同帶來了炸裂消息,丈夫又娶了一個太太。
婆婆咄咄逼人,管兩個孫女叫“賠錢貨”,丈夫唯唯諾諾,用沉默逼她順從。
商量無果,臧姑娘做出決定:不是你拋棄我們,而是我們不要你。
與其說這是一種覺醒,不如說是一個人出于樸素的愛和尊嚴做出的決定。
真跟過去,命運要交在他人手中,何況在這樣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女兒們怎么辦?
回老家去?又不想讓家里人擔心。
臧姑娘帶著兩個女兒留在了異鄉。
擦干眼淚,咽下苦楚,她無暇顧及其它,最重要的是維持生計撫養女兒,是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活下去。
護士證不能用,不會說粵語,沒關系,她還有一身力氣。
發了瘋一樣地找活兒干,她從不惜力,白天在酒店洗碗,晚上擦電車,第二天一大早還要去老人家里打針,一個人打三份工。
她在寫回家的信里撒了謊,說自己“一切都好”,那是離家的人心照不宣的通用語言。
結果在刷碗的酒店被撞傷了腰,還查出嚴重的糖尿病。
酒店的人非但不愿意支付工資和賠償,還一口咬定她是訛詐,碰巧擦電車的活兒也無法再做。
能否養活女兒又成了未知數,未來也好像沒什么出路。
崩潰的時候,她想到了輕生。
那是扛了又扛,仍覺得命運不肯放過她的時刻。
她站上天臺,任由周邊的一切變得模糊,那一刻,向前踏出一步變成最容易的決定。
一個人結束生命是容易的,難的是好好活著。
兩個女兒唱起粵語歌,那像一雙無形的手,將臧姑娘拖回到現實世界。
住在天臺的鄰居“糖水伯”站在兩個女兒身后,也跟著紅了眼睛。
他謊稱糖水賣不掉,請她們母女三個吃糖水,希望她們能咂摸著這一點甜,好好活下去。
丟了兩份工作的臧姑娘開始另謀出路,她盯上了“餃子”。
那是從媽媽那里傳下來的味道和手藝,有沒有可能,它也會變成她謀生的手段?
糖水伯依著自己的經驗,帶著她買推車,買工具,帶著她出攤,教會她粵語“山東水餃”的正確發音。
可餃子攤開業第一天慘遭滑鐵盧,到了晚上,變了味的餃子被臧姑娘盡數倒入了垃圾桶里。
沒有神轉折,也沒開金手指,這是真實的世界,允許失敗,允許痛苦,也允許脆弱。
帶著巨大的挫敗感回到租住的地方,房東紅姐鼓勵她:
抬起頭啊,靠自己的雙手有什么丟人的?恭喜你第一天當老板??!
后來她改良了餃子的配方,做出了更融入當地的口味的餃子。
就像她自己,在陌生的異鄉重建了生命的網絡,逐漸落地生根。
02
守望相助:
微弱的光也可以彼此照亮
水餃小攤小有起色,上了當地的報紙,電影也迎來了一場情緒爆發的重場戲。
地頭蛇“志雄哥”帶著大批小弟聲勢浩大地直沖臧姑娘而來:來擺攤,拜過碼頭了嗎?
小混混嘴里不干凈,朝著臧姑娘兩個女兒跑過去。
平時對顧客笑瞇瞇的臧姑娘,抄起菜刀不要命一般朝他們揮過去,每一個動作都在向人證明,如果他們敢動手,她會毫不猶豫地劈下去。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母親。
她的愛是一碗飽含愛意的水餃,是一個人打三份工也用不完的力氣,是想要從天臺一躍而下時收回去的腳步,也是手拿菜刀揮向一切危險的勇氣。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導演劉偉強會拍這個故事?
那是因為在故事里,他看到了自己和媽媽的影子。
劉偉強導演說,小時候他媽媽要照顧六個小孩,一天打三份工,一天可能只睡三四個小時就要起來。
前面提到那場收保護費的戲份,也源自劉導的經歷,小時候媽媽為了保護他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你們別過來,過來我就拿刀。
拍那場戲的時候,劉導在監視器前紅了眼睛。
不只劉導,飾演臧姑娘的馬麗也在角色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和媽媽的影子,她的爸爸媽媽也在她小時候就分開了。
她和臧姑娘,同樣從底層打拼向上,同樣樂觀勇敢,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
當了媽媽的馬麗,也能更深切地理解臧姑娘的不易,想在當時的社會上生存,并且讓孩子過得很好,“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情”,是電影表達的重點,母女情,鄰里情,女性之間的互助情……
怎么把感情通過畫面傳遞給觀眾,減少其中的折損?
故事打動了他們,他們把文字變成畫面,把故事化成情感,加入自己的理解,傾注自己的心血,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
電影中除了母女情,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情”,就是在臧姑娘的人生路上,碰到的很多“貴人”。
比如前面提到的“糖水伯”。
比如房東“紅姐”。
她看起來強勢,卻是典型的面冷心熱,一上來就給臧姑娘立規矩,卻還是愿意給她時間賺錢交房租,在她女兒被隔壁的討厭鄰居欺負時挺身相護。
最重要的,是在她失去信心的時候,用自己不愿為外人道的經歷做引子,告訴她,不要怕,抬起頭。
女性之間的互助是如此動人,她們共享相似的生存經驗,互相的理解和共情則基于共同的命運。
租住在紅姐這里的,還有一對夫妻,先生姓金,大家都管他的太太叫金太太。
有一天,警察找上門,說住在他們這里的一個人自殺了,大家看了遺書上的署名,都表示我們這里沒有這個人啊。
是臧姑娘認出來,那是金太太的本名。
她死了,選擇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嗜賭成性、靠她出去打工賺錢養活的丈夫哭了,臧姑娘和紅姐也哭了。
他們的哭是如此不同,一邊是基于壓榨的落空,一邊則是基于深切的心疼和共情。
而這里的“金太太”,仿佛是臧姑娘命運的對照組。
她是個很好很好的人,卻失去了對人生的掌控權。
臧姑娘則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趟出了一條新路。
這條路雖難雖險,走出去卻是另一番天地,何況這一路,總有人愿意為她點亮一盞燈。
大家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卻都在盡自己的努力幫助和照亮他人。
燈光雖弱,卻足以照亮和溫暖人心。
主演朱亞文在采訪中曾經說過,主創們在接觸這部劇作的時候,第一個提煉出來的關鍵詞,就是“人情味”。
電影中屬于父母輩的,那種樸實、真摯的情感,那些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情感鏈接,那些充滿溫情的歲月,讓人動容。
那些女性之間的互助和承托,那些不求回報的善意,也讓銀幕前的你我,多了一些力量和勇氣。
成功從來不是獨角戲,而是無數雙手溫柔的托舉。
也正因如此,電影帶給我們的情感體驗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好哭,卻不煽情。
溫情,卻不苦情。
03
女性傳奇:
我的命啊,在我自己手里
那么多人在灣仔做生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臧健和。
以愛為緣起,有善意的托舉,更重要的,是她自己的敏銳、聽勸,有勇氣、有魄力。
“我的命啊,在我自己手里”,在影片中絕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臧姑娘的每一步都浸透著汗水和堅韌,她撕碎時代背景下的女性生存腳本,靠自己闖出了一條生路。
她永遠在行動,永遠在前進。
開始的時候,她賣的是“山東水餃”,因為她來自山東。
有一天來了個客人,把餃子餡吃了,又把皮吐回到碗里,臧姑娘好奇:是我的餃子不好吃嗎?
客人說,不是不好吃,是皮太厚了。
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
臧姑娘回到家就開始反復嘗試,找兩個女兒和紅姐試吃,最后跑到當地的云吞皮店里取經,怎么把皮做薄,把面皮加入韌性?
最后改良成功,她包出了更適合當地人的餃子,她還采納了那位客人的另一個提議,當時很多人并不知道山東在哪兒,她把招牌上的山東水餃,改成了北京水餃。
同為山東老鄉的警察華哥,下班后來臧姑娘這里買水餃,吃一碗,還要帶一碗生餃子回去,留著給女兒吃。
這又激起了臧姑娘敏銳的好奇心:那不是要放壞了嗎?
華哥說,自己可以把它凍進冰箱里。
是啊,餃子可以凍起來,等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吃。
臧姑娘就這樣一路做生意,一路聽意見,一路改進和優化,客人越來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有一天,一個日本超市的老板,來找她談合作,他是臧姑娘水餃的忠實顧客,想把臧姑娘的餃子放到超市里賣,但要把包裝換成日式的包裝。
臧姑娘拒絕了。
她不想讓中國的餃子變成日本的餃子,她還堅持在包裝盒上留了自己的電話,那是她和客戶溝通的渠道,她不能丟掉。
最終對方妥協,合作才得以達成。
這份愛和家的味道,從媽媽那傳到她這里,又由她傳向了世界各地。
從岌岌無名走到事業成功, 臧姑娘這一路的坎坷艱難和她不屈服不低頭不認輸的精神值得被更多人看到,這個驚艷過一個時代的女性,是屬于女性自己的傳奇。
而這段傳奇中飽含的愛意、支撐和托舉,也讓觀眾不僅記住了臧姑娘的逆襲,還記住了那些在時代夾縫中奮力向上,彼此承托的身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