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龍非素材,伊河生活/整理,故事情節有虛構,主人公化名,勿對號入座】
1990年12月,在連隊三個排有6個排長,我當排長兩年多時一下子3喜臨門:榮立三等功,晉升副連職,同時調入團政治處組織股當干事。回想起這兩年多的經
歷,對指導員的感激之情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1988年7月9日,我從陸軍學校畢業分到四連當排長,但是,當天開飯集合后,我就被連隊的一個奇怪現象給弄懵了。
原來,吃飯時我意外發現,連隊3個排,包括我在內竟然有6個排長。
上軍校前,我在另外一個部隊當戰士,那時我們連隊也是3個排,但排長才2個,還有一個排長是由一個資格老的班長代理的。
飯后,我和我們排里一個班長聊天,問到連隊為何有6個排長?班長說,連隊原來3個排確實只有3個排長,但是就在這兩年,部隊精簡整編,團里撤銷了一個營的編制,排長這一級干部又一般不允許安排轉業,因此都擠到了剩下的兩個營里面……
多出來的這些干部,當時有一個詞叫編余干部。
而在我所在的二排,目前有兩個排長,在我來之前,排里的工作都是由另外一個排長負責的。
我雖然是剛剛從軍校畢業分來的,朝氣蓬勃,但上級并沒有明確我是編余還是編內,我不知道排里的事情該管還是不該管?
為此,我曾一度十分困惑,以后的排長工作該怎么干啊?
然而,就在我為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的時候,江指導員卻在第3天早飯后主動找我談話。
當時,我吃完飯剛走出飯堂,還沒走兩步,身后傳來一個聲音:譚排長,你等一下!
我連忙回頭,發現是江指導員叫我,于是,我連忙停下腳步,轉身向他走去。
指導員說:“走,咱們先到器械場那邊去……”我跟著他往旁邊的單雙杠器械場走去。
“到連隊兩天了,你感覺如何?”“其它都挺好,就是感覺排里有2個排長,挺別扭的,不知道該咋辦?”
指導員笑笑說,可以理解,這種情況誰見到誰也會多想的。部隊精簡,連隊一下子多出來許多干部,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種情況不僅咱們連隊有,咱們師其他連隊也有,別的連隊還有2個副連長、3個副指導員的呢。
我嘆了一口氣說,排里多了一個排長,不僅是我本人感到無所適從,就是下面的班長匯報工作,我也感到他們挺為難的……
指導員看了我一眼,莊重地對我說,目前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多久的,會隨著干部轉業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但是,眼下這種情況,也確實是一個機會。
機會?我不解地看著指導員。
指導員看著遠方的戰士說,目前這種情況,上級十分清楚,首長們也在等待時機,誰在這個時候“掉鏈子”,表現不積極,或者“躺平”,那就意味著淘汰……
看我聽得很認真,江指導員說,越是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一個聰明的人也就越
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想盡辦法努力工作,抓住時機展示自己,讓首長和同志們看到你的素質和潛質……
指導員的話令我茅塞頓開,從此,我恢復了離開軍校時的那種躊躇滿志狀態。
8月初的一天,團政治處下發通知,說是要在國慶節前夕組織全團歌詠比賽。
晚上,指導員召開連隊干部會議,學習了上級的這個通知,明確提出連隊要組織教唱歌曲、踴躍參賽,爭取奪得好成績的要求。會上,指導員征求大家意見,看誰來教歌,采用什么方法訓練唱歌,指導員的話說完后,參加會議的干部們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說話。
這時,我站起來說,我本人也喜歡唱歌,也識譜,我來教大家唱歌吧,至于比賽的形式,我在軍校時經常參加系里和學校的歌詠比賽,也算是有點經驗……
看到我主動承擔責任,指導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到其他同志沒有補充意見,當即就批準了我的想法。
會議結束之后,我和文書當晚就在連部會議室里加班,把上級指定的幾首歌的歌詞內容抄寫到大白紙上,雖然我的毛筆字寫得一般,但寫得很認真。
從第二天晚上起,每晚利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學唱歌曲,每個星期我們學唱了三首……
到了后來,我借鑒在軍校學員隊時學到的開展軍營文化工作的方法,采取領唱、合唱相結合,固定隊列與隊形變換相結合,到了后來,我還想到了詩歌朗誦與歌曲合唱相結合的方法,活潑的演唱形式,令戰士們興趣大增……每次唱歌和排練,指導員都到場,和戰士們一起參加唱歌活動……
這樣的活動,我們持續準備了近兩個月。
9月29日下午,全團在大禮堂組織歌唱比賽,我們四連準備充分,聲音哄亮,指揮得當,經評比小組綜合評定,我們在十九個參賽隊里獲得了第一名的成績,扛回了團歌唱比賽的紅旗。
我們連飯前、晚點名堅持唱歌,歌聲嘹亮。在此后的幾次全團干部大會上,團政委多次點名表揚四連軍營文化工作抓得好。
同時,在戰術訓練中,我始終和班排的戰士們在一起,要求戰士做到的,我帶頭做到。
3公里跑、5公里,我每次都跑在排里的前面。在軍校時,體型消瘦的我一直跑在
前面第一方陣,到了連隊,我不僅跑得快,關鍵時候也幫著掉隊的戰友扛背包。
1989年8月,上級明確將我納編。
有兩個資格老一點的排長,訓練時也到了現場,但說得多,做得少,指指劃劃。看到我這個新排長和戰士們一起摸爬滾打,他們雖然嘴上不說,但我能感覺到他們眼神里的不屑。
業余時間,連隊有十幾位戰友喜歡打籃球,雖然我個子才一米七五,但我跑得快,又善于聯絡大家,時間一長,我漸漸被大伙推舉為連隊的球隊隊長。
1990年9月,團政治處主任帶著機關工作組一行3人到連隊蹲點,兩個星期里,工作組隊成員到訓練場查看訓練情況,吃飯時分開到班里的桌上就餐,他們中還有一個也喜歡打籃球,晚飯后和我們一起打全場比賽。
12月,連隊一名排長調到其他連隊當排長,一名排長調到其他連隊當副連長,而我卻一下子三喜臨門:榮立三等功,晉升副連職,同時調入團政治處組織股當干事。
沒想到的是,在我到組織股當干事才2年的時候,1992年底下到連隊任指導員,成了全師最年輕的指導員。
1994年,我調回組織股當股長,到了2000年的時候,我已經是另外一個團的政治處主任,最后從團政委的崗位上轉業。
我非常感謝四連的江指導員,沒有他的及時開導,我恐怕會在當時排長多的情況下迷失努力方向,沒有那個時候工作的基礎,我恐怕會是另一番樣子了。
感謝組織股長和政治處主任,我到機關后,他們教思想,傳方法,給我提供了新的工作起點和學習成長機會。
我主任和政委后,也經常像老指導員那樣,教育和啟發引導年輕干部健康成長。
當排長時的經歷,給了我許多啟發,其中一點,就是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積極進取
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善于把自己的特長與部隊建設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在青春軍營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素材來源于素材提供者,個別細節虛構處理,因為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主人公化名處理。圖片源自網絡,聯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