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迎來了第一次授銜儀式,中央開始對各將領論功行賞。
然而,有一個人的軍銜級別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他在解放末期擔任軍長,也是最年輕的軍長之一。按理說,他有資格被評為中將,甚至是上將。然而,他最終卻只得了一個中將。
而到了1988年,原本有資格評為上將的他,卻因為一個決定,最終也與上將失之交臂。
這人究竟經歷了什么,他又為何屢次與更高的軍銜錯過呢?
艱苦的革命之路
此人就是謝振華將軍。他出生在江西崇義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雖然家貧,但他的父親卻是一位有著進步思想的愛國人士。
大革命失敗后,他的父親便加入我黨,開始致力于革命事業。受父親的影響,13歲的謝振華便開始參加農民運動,走上了革命道路。
后來,由于形勢嚴峻,他的父親不幸犧牲在了敵人的屠刀之下。
年幼的謝振華便化悲痛為力量,加入了紅軍部隊,下定決心要完成父親未完成的遺志。
由于頭腦聰明,上級便將他送到了紅三軍團政工干部訓練班學習。
在組織的栽培下,他的軍事素養和政工能力都得到了較高的提升。
之后,15歲的他便開始擔任青年訓練隊隊長,為部隊培養出了大批優秀青年干部。
由于表現出色,在1933年,他又被調到紅軍大學學習。在此期間,他先后聆聽過毛主席、朱老總、周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授課。
聽了他們的卓知高見后,謝振華的思想覺悟變得更加深刻了,軍事和政治眼光也更加開闊了。
1934年,他作為優秀畢業生正式結業。之后他便直接被派到了紅三軍團紅五師第十四團擔任政委。而彼時的他還不滿18周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團級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和他一樣在擔任團級干部的人,幾乎都是上將級別的人。
像是楊勇當時擔任著第四師十團政委、張愛萍擔任著第四師12團政委,還有蘇振華、王平等人。
由此可見,謝振華將軍年少有為,他的能力也絲毫不輸這些開國上將們。
部隊開始長征后,謝將軍便開始率部擔任阻擊任務。
這一路上,他高歌猛進,從血戰湘江到攻占婁山關,數次以同歸于盡的方式與敵人廝殺。
在跨過了一次次的刀山火海后,他成功完成了護送大部隊的任務。
雖然當時謝將軍一直擔任著政工職務,但他的指揮能力卻毫不遜色于任何一位猛將。
錯過中將軍銜
抗日戰爭開始后,我軍按照規定進行整編,大多數干部都被降級安排。
然而,因為能力出眾,謝振華的職位卻并未有太大變動,他被任命為了八路軍總部一個團的團政委。
這時職位沒有變化就相當于升職了。在抗日初期,我軍只有15個左右的正規團,而能擔任團級干部的人,后來大多數都成為了開國上將。
年輕的謝振華能做到這個職位實屬不易。
在之后的幾年里,他便帶著部隊從山西一路轉戰到江蘇。雖然此時的他并不是我軍主力,但他卻為擴大我軍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
而到了解放時期,他又來到了華中作戰,并先后擔任了十二縱隊副政治委員、司令員等職。
在此期間,他參加了淮海戰役,并為圍殲黃百韜、杜聿明兵團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1949年,華野部隊經過改編后,謝振華便被任命為了第三十軍軍長。此時的他只有33歲,是當時最年輕的軍長之一。
到了建國之后,他便來到了軍事學院工作,開始大力為部隊培養軍事人才。
原本按照他的級別來說,是有資格被授予中將的。然而,最終結果下來時,大家都傻眼了,謝將軍最后竟然只得了一個少將。
這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呢?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抗日時期的一個小插曲了。
當年因為謝振華在敵后區工作得非常出色,黃克誠便直接將他提拔為了第五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然而,沒多久便發生了皖南事變,新四軍干部稀缺,謝振華便被臨時調了過去,開始擔任第三師第八旅二十四團團長,后來又兼任政委。
一直到抗戰結束,他的職務也始終沒有變過,而一開始與他同級的干部早已遠高于他。這也是他最終沒能授予中將的主要原因。
到了八十年代,他被調任昆明軍區政治委員。
眾所周知,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就有了規定,留任大軍區正職崗位的開國將軍,都會被授予上將軍銜。
按照謝振華的條件授予上將也足夠了。然而可惜的是,他最終還是未能如愿。
令人敬佩的謝將軍
原來在1985年發生了一件事,中央為了實行“百萬大裁軍”計劃,決定撤銷一些軍區。
消息一出,很多軍區的人都開始緊張起來,生怕自己的軍區被撤銷。
不過謝振華卻并沒有太大擔心,因為當時的昆明軍區是唯一一個備戰區,擔任著對越作戰的重要軍事任務。想必中央撤銷哪個也不會撤銷他們這里。
軍區司令張铚秀也是這么想的。然而,最終結果一下來,兩人都傻了眼,中央竟然將昆明軍區撤銷了!
原來昆明與成都兩個軍區都擔任著守衛大西南的重任,中央決定在二者中擇其一。
原本領導們也因為戰事考慮,決定保留昆明,但后來仔細考慮后認為,成都地理位置更居中,更能有力地保障西南安全。所以中央最終決定保留成都軍區。
謝振華得知此事后雖然有些不舍,但還是毫無怨言地服從了中央的命令,開始著手準備善后工作。
當時中央領導也對他今后去留問題做出了安排。中央本想讓他去新的成都軍區工作,但謝振華卻拒絕了。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他決定將職位都留給年輕人。對于新軍區的司令人選,他也推薦了能力出眾的傅全有同志。
中央在考慮一番后也采納了他的建議。
隨后,中央又提議讓他去軍事學院工作,繼續為部隊建設出謀劃策。但謝振華依舊沒有接受這個意見,因為他已經做好了離休的準備。
不管是軍區還是軍事學院,他認為都應該由年輕人來接替,讓他們鍛煉自己的能力,將來更好地為國家效力。
中央在幾番勸說無果后便也同意了他的請求。
之后,謝振華便開始致力于撤銷軍區的善后工作,站好了最后一班崗。不久后,兩大軍區正式合并,謝振華也正式離開了部隊。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由于謝振華已經離開軍隊一線,所以失去了授銜資格。
當時按照他的資歷,是可以晉升為上將的。就像原成都軍區司令王誠漢,在兩軍區合并后,他進入了軍事科學院工作,并未離開部隊。
到了1988年,他便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而謝振華則因為不慕名利,主動退出軍隊而與上將失之交臂。
這是一種遺憾,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謝將軍先人后己、一心為國的高尚情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