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媒報道國產車生銹問題,聲稱不少中國汽車2年就生銹,即便防腐防銹做的比較好的國產車,也只能保障5年不生銹。
之后,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長安東·阿里哈諾夫在國務院會議上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實施更嚴格的認證和審查。安東·阿里哈諾夫還直接點名三個中國汽車品牌存在嚴重安全缺陷,根本不允許上路。
最近,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向聯邦法院對大通在澳洲的經銷商提起訴訟。
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發表聲明稱,大通對T60 ute和G10 van進行了“誤導性陳述”,聲稱其“堅固耐用,適合在各種環境和越野地形中、附近或路上使用,在宣傳圖片展示了在沙灘和海邊行駛行駛的情景。
然而,這些車型按照廣告宣傳的方式行駛后,5年內容易生銹或腐蝕,大通就特定型號汽車的耐用性和適用性向消費者做出了誤導性陳述,違反了《澳大利亞消費者法》。
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稱,2018年至2024年間,已經有累計5000多起關于大通汽車生銹或腐蝕的客戶投訴。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于是代表5000位消費者發起集體訴訟。
其實,生銹問題歸根結底是良心問題,在價格戰下,車企為了省成本必然在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防腐防銹工藝減配和安全設計減配是常態,比如原本6道電泳工序改為2道,鍍鋅板的鍍鋅層減薄,防銹涂層底盤裝甲直接不做了,以及在白車身鋼材上偷工減料。
從澳洲媒體的報道來看,大通的車在防銹上雖然趕不上歐洲車,但比那些2年就生銹的國產車要強,生銹主要原因是去了沙灘、海邊這些惡劣環境,在海水腐蝕下生銹。而恰恰大通的廣告中有在海邊涉水馳騁的宣傳圖,被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抓住把柄,認為大通就特定型號汽車的耐用性和適用性向消費者做出了誤導性陳述。
鐵流認為,該事件有三點啟示:
一是要重視汽車質量。
這幾年國產車被冰箱彩電大沙發帶偏了,整天搞些花里胡哨的東西,對于真正關系車輛質量、壽命、使用價值的東西反而在偷工減料。其實,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把車防腐防銹做好并不難,只要砍掉冰箱、彩電、天窗、車機、氛圍燈、隱藏或半隱藏門把手,剩下的錢足夠把國產車的防腐防銹水平拉到歐洲車的標準,甚至還有錢把車里的瀝青換成環保水性材料,給車配上更結實的白車身和防撞梁。
二是宣傳要實事求是。
國內廣告法和刑法中的虛假廣告罪是選擇性執法的,大企業可以無視法律,車企被國內優秀的營商環境寵壞了,吹牛皮習慣了,到了國外就容易水土不服,大通的那幾張涉水廣告只是為了看起來讓車子更有范,更有高級感。熟不知土澳較真,真拿廣告宣傳圖當成實際使用圖了,認為大通就特定型號汽車的耐用性和適用性向消費者做出了誤導性陳述。按照土澳的標準,國內那些吹智能駕駛的,鼓吹自家的車能在水里開的,有一個算一個都要被起訴。
三是國內負責消費者權益保護職能部門應當與國際接軌。
過去幾十年,大家常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與國際接軌,在教育、醫療、住房方面不斷改革,主打一個向西方學習,導致老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卻從來不像西方國家學習。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這次組織5000多名車主搞集體訴訟,這就使一個非常好的做法。這種集體訴訟賠償會非常恐怖,不是幾百萬、幾千萬賠償就能了事的,一旦法院判決車企敗訴,基本是以億元為單位的。
另外,美國的執法力度也值得國內學習。舉例來說,大眾排放超標被美國罰款240億美元。通用因為電車自燃,與LG(電池供應商)設立1.5億美元的基金賠償用戶,并耗費20億美元召回所有車輛。現代因召回不及時被美國罰款2.1億美元。本田因安全帶問題被判決賠償車主2.5億人民幣。豐田因為座椅問題判決賠償車主16億人民幣。福特皮卡車頂存在嚴重缺陷,判決賠償17億美元。
就國內而言,車主相對于車企、4S就是孫子,維權難于上青天,甚至還有維權被打,維權被起訴,凍結銀行卡的案例。放眼更多的行業,華碩和雅士利還把維權者送進監獄。當下,國內的法律對企業太好,對消費者不友好,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學習西方成功經驗,充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