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劉志坤 李苗
當城市沉入夢鄉,濟南的夜色中仍有一群人與星光為伴。他們駕駛著貨車穿梭于街巷,像“擺渡人”一般將共享單車從人潮退去的角落運往即將蘇醒的街頭。五一假期前夜,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單車調運員李祥龍,探訪這份“晝伏夜出”的職業如何為城市出行注入潤滑劑。(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爆料電話:0531-85193656;郵箱:405617016@qq.com)
“平衡的藝術”:每夜搬運百余輛
晚上10點,李祥龍的貨車準時駛入泉城廣場片區。他手持終端設備,屏幕上黃色標記閃爍——他能精準看到每個共享單車的位置。
“這個區域靠近商圈,晚上10點后用車量減少,但明早7點前必須清走30%的車,否則早高峰人行道會被堵死。”他一邊解釋,一邊將單車逐個抬上貨車。每輛40斤重的單車,他每晚要裝卸超過150次。
這份“平衡的藝術”需要精準計算。李祥龍指著其中一個站點說:“這里早晨通勤需求大,但停放區有限。多一輛會侵占盲道,少一輛就有上班族要步行找車。”
從業四年,他摸索出每個站點的“黃金容量”。在五一這樣的假期,每晚的調度量相較于平時增加100次,“后臺能夠預判大明湖、趵突泉等景區周邊需求,就像給城市把脈”。
夜色中的疾馳:15分鐘小憩與凌晨的“復活儀式”
凌晨1點03分,貨車停靠在24小時飯店門前。李祥龍擰開保溫杯灌了口濃茶,撕開面包包裝袋——這是他今晚第一次休息。
“今天能休息二十分鐘,運氣不錯。”記者注意到,即使在休息,李祥龍也在不停地看著后臺數據,發現哪里出現缺口,他立刻出發補車。
在每晚的調度過程中,李祥龍和同事也會進行“復活儀式”:將夜間回收的故障車放在專用停放點,貼好標記,告訴負責維修的同時,多人配合,以保證單車能夠提供充足運力。
暗夜里的微光:被一杯熱水照亮的堅持
這份工作不乏溫情時刻。今年除夕夜,李祥龍在調運時,一位下夜班的女士送來了熱水并說道,“你們也是守歲人。”李祥龍當時鼻子就酸了。
更多感動藏在細節里:看到早高峰單車被騎走的瞬間,發現連續30天零投訴的數據……
但夜班生活終究帶著遺憾。李祥龍的微信置頂是老家父母發來的聚餐照片,“他們習慣了我常年在崗,現在視頻都改到下午3點——那是我剛睡醒的時候”。
被問及為何能堅持四年,他拍了拍車身上的反光條:“濟南夜經濟越來越好,我們給這份熱鬧添了把火。”
凌晨5點,東方泛起魚肚白。李祥龍將最后幾輛單車擺放在寬厚里門前,車身迎著晨光泛起金屬光澤。再過兩小時,這些被暗夜守護者精心布置的單車,將載著游客穿過梧桐樹影,駛向泉水叮咚的濟南清晨。而李祥龍們的身影,早已隱入城市漸亮的底色中。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