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馨
編者按: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屬于勞動者的節日,勞動的榮光分外耀眼,奮斗的強音激蕩人心。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的工地上,一批批勞動者扎根一線,秉承“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全力以赴推進民航“強基拓線”工作。讓我們把鏡頭聚焦這些平凡的勞動者,看他們如何用干勁、闖勁、鉆勁,把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
進入5月,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T2航站樓建設工程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北工作區建設工地上,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強夯機有節奏地將重錘砸向地面,震感中黃土翻卷升騰。
北工作區主要是機場配套生活生產設施的施工區,涉及綜合交通樞紐(GTC),渝昆高鐵以及進離場公路引橋。2024年,面對104萬平方米的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綜合配套部技術人員李劍虎坦言,“愁到掉頭發。”
李劍虎(左)每天往返于指揮部和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虎遵會攝
廣泛的場地,錯綜復雜的10KV高壓線及多條客戶線,石油管道、東西向唯一通道李長公路橫穿阻礙,渝昆高鐵施工交叉沖突,項目沒有一塊完整的施工工作面,填方區無法填筑,挖方區不能開挖……困難一個接一個,涉及多個建設單位,溝通協調也要花大力氣。李劍虎冷靜思考,帶領項目部在現場開展充分調研,對全場進行細致全面梳理排查,詳細制定針對性的措施。
“具體來說,要完成多制式交通立體銜接,我們需要先鋪設道路樁板結構樁基,不能讓基坑支護與高鐵滿堂支架發生沖突。”通過基坑支護與高鐵隧道的三維空間避讓分析,李劍虎帶隊成功化解施工沖突,于10月12日完成L2道路樁板結構樁基、管廊排樁及DN1000雨水管施工,保障了高鐵滿堂支架搭設時間需求,為工程節約工期2個月,預計節約涉鐵費用約300萬元。
長水機場所在地屬于喀斯特地貌,除了“擺在面上”的困難,施工團隊還要隨時應對突發狀況。有時,打樁機按照計劃施工,地下卻遇到溶洞,地質勘查結果也隨之變化,設計方案又需要重新論證研究。“每天只有結合現場實際情況調整優化施工方案。”李劍虎說。
去年雨季前夕,項目剛完成招標工作,緊接著就面臨漫長的陰雨天氣。“例如發現原先設計的雨水管沒法用,只能更換材質。”李劍虎爭當“排頭兵”,率隊克服場內300萬方紅黏土雨季改良施工的難題,為三角區創造了100萬方的填筑工程量,全力保障了T2航站樓施工營地的場地移交。
“以點連片,困難就是這樣一個個被攻克的。”最后一處施工點位的巡查結束,李劍虎打開手機,上傳了今天的巡查記錄。從工程啟動至今,他每天往返于指揮部和施工現場,行走步數在2萬步以上,足跡連起來能繪制一幅工地的“活地圖”,對二百多輛運輸車輛的動向“了如指掌”……
在這樣“精細”的管理下,北工作區施工至今沒有發生過安全事故,獲得指揮部“2024年度安全質量管理工作優秀單位”稱號。“堅守安全底線,做質量合格的工程”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成為李劍虎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