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2025年秋季高考進入倒計時1個月。西湖大學在5月1日發布了2025年在上海的綜合評價招生方案,雖然名額不多,只有10個,但“631”的綜評模式,還是引起了上海考生的關注,畢竟,這個“631”模式,算得上是上海的首創,可惜后來調整為“8515”模式。
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2018 年 2 月 才正式獲教育部批準設立,至今辦學僅7年,舉辦方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首任校長由生物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擔任,學校辦學定位為 “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 。
西湖大學2025 年在上海市綜合評價招生不超過 10 人,招生專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臨床醫學。入學后前期以通識教育為主,后期以專業教育為主。臨床醫學專業選定專業時間為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末(須經醫學院考核);其他專業開始選定專業時間為大學二年級第一學期末。
巧合的是,西湖大學在綜評錄取方式上,基本參照了此前的上海模式。學校根據考生綜合總分由高到低排序擇優錄取,綜合總分計算公式為:綜合總分 =(高考總分 ÷660×100)×60%+ 學校綜合測試成績(滿分100分)×30%+ 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滿分100分)×10%,即“631”模式。
2017年上海綜評錄取元年采用 “631” 模式,即高考成績占比60%,高校面試成績占30%,學業成績占10%,參與學校為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華東理工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后增加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這即將大學)。但實施 3 年后,為了適應新的高考改革形勢和要求,從2020年起調整為 “8515” 模式,即高考成績占比85%,高校面試成績占15%。
據了解,這一調整的最大理由是提高綜評錄取的公平性。一方面減少人為因素干擾:在 “631” 模式中,高校面試成績占30%,比重相對較高,這可能會導致一些人為因素的干擾,比如面試過程中的主觀評價差異、人情關系等,從而引發民眾對招生公平性的質疑。將高校面試成績占比降低到 15%,可以有效減少這些人為因素的影響,使招生結果更具客觀性和公平性。據媒體報道,在2027年至2019年實施“631”模式的3年期間,確實涌現了少數以面試見長的“黑馬”。
另一方面是順應招生政策調整,強化高考成績的重要性。2020年是強基元年,強基計劃更加注重高考成績,在這種教育政策調整的大背景下,綜合評價錄取模式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與強基計劃的計分方法相呼應,以更好地適應新的高考招生格局,將高考成績在綜合評價中的占比提高至85%,可以讓招生更加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確保選拔出在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上更為優秀的學生。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