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上周又住院了,這次CT檢查結果很不理想,他的肺已經黑得像顆煤球。盡管如此,他還是每天煙不離手,他覺得只要少量抽應該就會對肺安全一些。
但醫生卻沒有好臉色,讓他現在開始戒煙還能多活幾年。
很多人只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但對于實際危害知之甚少,甚至認為有安全吸煙量,那么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一、吸煙的危害,遠超出多數人的認知
我國不僅是人口大國,也是香煙消費大國,據《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2》統計,我國煙民人數有3.5億,幾乎是全球煙民總數的三分之一,相當于全世界每賣出3根煙,就有1個中國消費者。
吸煙對健康的危害極為嚴重,香煙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就有幾千種,除了我們熟知的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丙酮、砷、氰化物...這些類似的有害物質還有幾百種,其中有69種已經被明確有致癌風險,長期吸煙會對身體呼吸道、肝腎、神經系統和腸道等多個器官造成損害。
雖然短期內這種傷害不會有明顯表現,但隨著年齡增加,吸的越多,身心患病甚至死亡風險越高,大量研究也證實吸煙的危害有明顯滯后性,很多健康隱患甚至會延遲10-30年才出現。
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團隊曾合作多名科學家,開展了一項超50萬人次的調查研究,主要探究吸煙與疾病和死亡風險的關系,結果顯示,吸煙與56種疾病患病風險升高有關,另外還和22種死因有顯著關聯。
很多人只知道吸煙對肺的影響,其實大腦也在射程范圍內。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醫學科學家就曾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吸煙會改變人的腦容量,加速腦萎縮進程,而且這個危害幾乎是不可逆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曾在采訪中表示,吸煙對民眾健康的危害已經是醫學上明確的最大危害因素之一,并指出戒煙是最好的疾病防治手段,早戒早享受。
二、人一天可以承受多少支香煙?
其實這已經不是王辰院士強調吸煙的危害,早在2022年,他就介紹了吸煙成癮風險, 準確來說是煙草依賴,可以和高血壓、糖尿病媲美的慢性病,更要命的是我國一半以上的煙民都存在煙草依賴,有些人甚至不自知。
以為自己只是每天抽幾根,不會上癮,事實真的如此嗎?一天抽煙量有沒有安全范圍?
權威期刊《柳葉刀》曾刊登過這樣一篇研究,根據調查得出了“安全”吸煙量,應該是一天不超過5根。吸煙量的減少可以大大降低對肺部的損傷,減少肺部代謝負擔,甚至降低患癌風險。
但是, “每天5根”的自我安慰劑,真的有效嗎?
近日,《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志》刊登了一篇關于吸煙與心梗風險的研究,通過對1.5萬余名參與者進行吸煙習慣調查,發現和不吸煙的人相比,即使偶爾少量吸煙依然可能增加41%的心梗風險,由此可見,無論再怎么少量吸煙,依然存在健康隱患。
另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也針對不同吸煙量帶來的肺部危害進行對比,發現即使每天吸煙少于5支,依然會對肺部造成損害,而且和一天抽幾包的人在肺功能喪失方面的差距并不大。
總的來說,所謂的安全5支煙安全范圍并不完全安全,只是把身體負擔降到了“最低風險閾值”。所以真正的安全吸煙量就是不吸煙,越早戒煙獲益更多。
三、牢記“4不吸”保命法則
除了減少吸煙量,吸煙時某些時段也要注意避開,否則對身體的危害更大。
1、上廁所不要吸
很多男性喜歡在方便的時候來上一根煙,其實看不見的風險也很大,除了味道不那么喜人,廁所相對來說更容易滋生細菌,而吸煙時可能會不自覺把手上的細菌帶到口鼻處,另外廁所吸煙可能會模糊時間感知,不知不覺就在廁所坐了很久,這樣也會增加痔瘡甚至其他腸道疾病風險。
2、飽飯后不要吸
剛進食完人體血液會涌向消化系統,此時血液循環速度較快,而這時候吸煙很可能會加速吸煙中的有害物質隨血液進入各個器官組織,加重健康風險。
3、晨起不要抽煙
剛起床人體還沒有從沉睡中完全轉換狀態,這時人體的代謝功能還沒完全恢復,此時吸煙可能導致有害物質被身體快速吸收,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非常大。而且,雖然精神經過刺激快速活躍起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興奮會更快的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乏力和注意力無法集中,
4、運動后不抽煙
運動后吸煙也是不建議的,一來大量的煙霧被吸入肺中,身體內的含氧量大大降低,而且這種刺激還會加重身體的疲勞感,人體還可能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總的來說吸煙都是健康一大威脅,短暫的消解壓力其實只是曇花一現的效果,為了自己的健康,最好馬上戒煙。
參考資料:
[1]《有人吸一輩子煙照樣活到90?這篇幫你懟回去》.生命時報.2022-05-31.
[2]《吸煙不僅傷肺,還可能導致腦萎縮》 .科普時報.2023-12-25.
[3]《世界無煙日,你“熄”煙了嗎?.新京報.2024-05-3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