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參觀者在奔馳汽車全球首秀純電長軸距CLA汽車旁駐足觀看。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新華社上海5月2日電 題:引力足、創新優:跨國車企在華合作向未來
新華社記者周蕊
2日,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在此間閉幕。作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車展,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家車企競相登場亮相,帶來163臺新車首秀,更透露出一個重要的經濟信號:中國市場引力十足,跨國車企正在深耕中國創新,以“在中國,為世界”的合作創新向未來。
近年來,傳統全球車展式微,底特律車展參展商數量腰斬,法蘭克福車展頹勢難挽,日內瓦車展更因資金問題多次停辦。在當前全球貿易局勢面臨陰影的背景下,汽車產業這一全球化深度融合的領域也空前承壓。
主辦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上海車展共接待海內外觀眾101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其中包括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觀眾6.3萬人次——上海車展的超高人氣,更凸顯出中國產業鏈條的黏性和中國經濟的魅力。
ID.ERA、ID.EVO和ID.AURA,在大眾汽車集團的展臺上,三輛“在中國、為中國”的全球首發概念車并肩而立。
通過上海車展,大眾汽車集團正式在中國全面開啟戰略成果的“交付模式”。“‘在中國,為中國’不只是一句口號,我們用行動兌現承諾。”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說,過去兩年,大眾為在合肥的研發中心投資約35億歐元,現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和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在這里誕生。
警示信息可以投射到擋風玻璃,通過眼動追蹤技術、駕駛員用注視即可操作,跨國企業佛瑞亞集團帶來的9款全球首發產品,聚焦“安全”這一關鍵詞。“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及技術領導者,在全球汽車行業轉型進程中占據核心地位。”佛瑞亞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啟元說,企業將繼續在中國推動創新、促進合作。
5月1日,參觀者走在大眾汽車展臺上。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在車展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展臺“秀”出了中國研發智慧的成果。
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新一代熱量管理系統,可支持追蹤電池全生命周期信息的電池護照系統,融合毫米波雷達、圖像傳感器與車載通信模塊的模型車……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電裝在車展上帶來了不少電動化、智能化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成果。
“中國在電動化、智能化及新質生產力方面持續快速發展。”株式會社電裝高級執行總裁、中國地區CEO井上英治說,電裝將進一步深化與本地客戶、產業與社區的協作,深耕中國創新。
百年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法雷奧帶來了高壓逆變器、數字化信號尾燈、地面投影信號等多項最新技術,其中不少在中國研發并進行全球首秀。
“我們在中國有13個研發中心,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法雷奧中國首席技術官顧劍民說,現在,法雷奧將越來越多的原創性研發放到中國,在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也快速增加,不少在中國開發的技術先在中國上車和量產后,快速推到歐洲、美國等地區。
合作創新向未來,這是全球展客商的心愿。
“中國已從制造型國家轉變為創新型國家,這一點在汽車行業中尤為明顯。”博世集團董事會主席斯特凡·哈通說,中國的市場環境和生態非常適合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現在,博世在中國有萬名工程師,他們進行了大量本土化創新,“在中國、為中國的同時,也為全球創新,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智能出行創新的策源地”。
近段時間以來,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的消息不斷,一樁樁新投資簽約、一個個新項目落地,彰顯出中國與世界共贏的信心。
4月22日,上海市政府與豐田汽車公司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146億元的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的研發生產公司將在上海市金山區正式落地。同一天,斯凱孚汽車亞太總部項目落地上海嘉定區。斯凱孚汽車事業部全球總裁謝斯廷·埃諾克松說,企業年內就會搬入新的總部,“中國是我們最為重要的業務市場之一,更是重要的創新中心之一”。
“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做法為進一步實現經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說,在如今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環境中,中國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