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起上一堂“大師課”——
大師帶著實習生闖進談判現場。
先熱情握手寒暄,降低對方警惕性;再提出質疑,不能僅憑一份質檢報告就草率估值;眼看對方急了,大話脫口而出:“不信,可以把飛機上每個零件都拆下來。”你猜怎么著?他趕緊借坡下驢:“聽你的,拆飛機!”
團隊早已在附近待命,立馬原地拆機,現場對著零件清單一一核查。
問題查出來了,氣氛也烘到位了,他反而后退一步:嘆氣,低頭,苦笑。直到對方咬牙妥協,他才亮出條件:估值減半。
一套恩威并施組合拳打下來,不僅達成目的,還能不落下埋怨,就問你服不服?
認識一下這位大師——張托德(劉德華 飾),世界知名投行藍石的高級經理人兼首席分析師AKA投資界“最強預言家”,來自五一檔唯一犯罪大片《獵金游戲》。
這次,鬼才導演邱禮濤用拍犯罪片、動作片的手法拍商戰,把鏡頭懟進股市K線圖里,拍出了商場的風云變幻,也拍出了人性的復雜多面。
妙的還有極強的代入感——一開始,我共情的是身為“韭菜”的忐忑與血淚,到最后,隨著一場“反殺資本巨獸”的逆襲之戰上演,我也忍不住跟著血脈賁張。
斗智,斗狠;有爽,有燃。這場“獵金游戲”的底牌遠比我想得硬——
夠狠!直戳“韭人”痛點
“人的貪婪已經把金融市場變成賭場。”張托德在天臺與實習生高寒(歐豪 飾)的對話,直接掀了金融圈、投資界的遮羞布。
《獵金游戲》,玩的就是這一出人間真實
人人都知,炒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仔細看,勝利的天平始終在向誰傾斜?
電影里用一個數據直觀展現了投資市場的困境:散戶虧損比例高達90%,投資機構則占總盈利80%。
為什么贏家通吃,底部散戶卻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
電影將大佬“做局”的過程,赤裸裸攤開在大銀幕
從投行分析師為待上市企業估值開始,就有貓膩存在。為拿下訂單,投行不惜造假,比如弱化盡職調查,在報告里甚至規避企業潛在風險。
企業上市后,深知背后門道的投行則可通過放內部消息、砸盤、杠桿吞噬等手段左右股市。
這么一來,進入晚、退出晚的散戶就成了待宰羔羊,隨時可能傾家蕩產。
電影里有個細節,張托德分析股票走勢圖時提到的“一字斷魂刀”騷操作,在現實中有跡可循——這意味著,我們身邊就可能有人深受其害,血汗錢一夜清零。
“股市有風險”的溫馨提示,具象化為韭菜們的“人間地獄實拍”。
渴望“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外賣騎手,以為抓住了風口,結果集體被套牢;將身家全部賭上的人,如安娜(倪妮 飾)的父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讓我唏噓的還有那些白發蒼蒼的老人,如藍石的保潔大爺何叔,聽信“內幕消息”想賺錢給老伴治病,結果養老錢都折在了里面……
“韭人”的痛點,被狠狠戳中。
以前看電影,總下意識代入主角,而看《獵金游戲》,我卻與被收割的“韭人”們靈魂共振。
不管是保潔大爺還是格子間白領,他們都抱著最樸素的愿景投入股市:想替家人治病,想不用那么辛苦,想贏得尊重。而最終這些小小的夢想卻令他們成為蛛網上的蟲子,苦苦掙扎,被吸光最后一滴血。
比起逆風翻盤的主角神話,他們才是你我,是這個年代無數普通人的真實縮影。
由此,電影也給了當下的理財投資狂潮一記棒喝。一定要帶你身邊有財富焦慮的朋友去看——多一人觀影 ,少一人被割!
不僅戳破金融圈精心包裝出來的“穩賺不賠”神話,邱禮濤還狠厲撕開投資精英的畫皮,呈現他們被欲望驅使的悚然面目
藍石中國區總裁李海倫(黃奕 飾),擅長玩弄權術,拿捏人心。
她想把不聽話的張托德踢出局,沒有選擇正面硬剛,而是在他背后捅刀子。
而后,一套房子、一個百分百轉正的保證,她就拿捏住了高寒——張托德最信任也最看好的徒弟。
海倫的跟班麥克(鄭則仕 飾),乍看“舔狗”技能高超,實則心思深沉細膩。
既能為女上司鞍前馬后,又能看清形勢,甚至組個大局。
還有企業家馬總(田麗 飾),她以簽約為誘餌,想一口吞下高寒這塊小鮮肉。兩個選擇擺出來:一邊是“吃了我”的虎狼之詞,一邊是“吃狗糧”的羞辱威逼。
略夸張的筆法,凸顯的是金錢和權力對人的腐化
馬總的樂趣在于高高在上的掌控,欣賞下位者的討好、屈從與恐懼。
在她眼里,人和狗無甚差別,都只是“女王play”里的一環。
在這場“獵金游戲”里,只有兩種人:操縱游戲的人,被游戲操縱的人。
其中我最好奇也最細思極恐的人物,當數張托德。
前腳,我還在為他的正義睿智叫好,后腳走出電影院一琢磨,虎軀一震:張托德決不是個沒有故事的大師。如果沒有對資本黑手的深刻洞察,他怎能完成后續一系列利落的反擊?
鏡頭幾度聚焦張托德和他身后《老人與海》的畫作,或許,他是借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不要沉淪欲望。
又或許,名利場中沒有一個人是干凈無瑕的。
邱禮濤拍博弈、拍人心,依舊一針見血,鞭辟入里。
夠燃!反殺外資巨獸
除了揭開金融圈生存潛規則、直擊普通人卷入投資陷阱的社會痛點,《獵金游戲》還有一點我很驚喜:它塑造了張托德與高寒這對從惺惺相惜到反目再到聯手抗擊外資的師徒。
張托德與高寒是一組巧妙的對照——大師與新手,前浪與后浪,身份與性格各異。
回頭細品,能嚼出二人名字背后的深意。
張托德,曾是業界神話,如今卻屢屢受挫。
不是他能力不行了,而是他觀念“過時”了。
比如開頭拆飛機的神操作,雖然剝下客戶“皇帝的新衣”,卻與業內潛規則相悖——砍客戶估值就是砍自己獎金,損人又不利已,因此麥克嘲諷他是神經病。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張托德始終堅守底線——“賣身”可以,作假不行。為他托底的,是為人的品德,也是職業道德。
他可以在會議上貼臉開大麥克:你們是來做審核,還是來開表彰大會?
也會在被欺騙之后盡顯宗師風范,不內耗,不搞苦情那一套,瀟灑離開,自立門戶。
打破一切再重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這句話在張托德這里落地生根。
投行新人高寒,則現身示范了一條過于現實的晉升路徑。
高寒,是寒門貴子,亦是高處不勝寒。
外人眼里,他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但打開主觀視角,他走的每一步都是用實力和拼命換來的。
在遍地“海歸”與“二代”的金融圈,小鎮青年只是個闖入者。高寒原本連內卷的資格都沒有,能擠進藍石靠的是好友父親的關系。
一開始,誰都不看好他,包括張托德。
張托德給高寒貼上“nobody”的標簽,理由辛辣又殘忍:他既無鑲金的簡歷,更沒有過硬的資源與人脈,“帶不了生意給我們,憑什么留在這里?”
事實上,這句話直指后來海倫策反高寒的真正目的,也直指金融圈“裙帶交易”的灰色地帶。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摒除了影視作品“按地位和財產來分配道德和未來”的套路,沒把高寒這個“nobody”圈定為或蠢或壞的絕對反派。
以社會性見長的邱禮濤,在高寒這個一路爬上來的角色身上,寄托了底層勇敢破局、“反出身論”的新希望
隨著劇情發展,正是這對師徒身上不同的能力與魅力匯集,成就了全片最燃情的時刻。
外資New D聯手藍石做局,掀起惡意商戰,想要拉中企卓能下馬,借殼上市,吞掉我們的新技術。
狼子野心,幾近得逞。中企在被吞并搖搖欲墜,普通投資者面臨血本無歸。
至暗時刻,迎來最燃的逆水行舟。
邱禮濤將高寒的迷途知返與師徒的聯手抗敵,拍得一波三折,蕩氣回腸。
回首張托德第一次帶高寒去天臺長談,曾動情引用《老人與海》里的一段話:“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象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張托德就像書中那位老漁夫,哪怕頂著他人的嘲笑,哪怕一無所獲,仍能挺直脊梁,手撕“錢規則”。
一切發生后,又是熟悉的天臺,這次換到高寒站到天臺邊緣,換取師父的再次信任。
這場與前情呼應的天臺對(和)峙(解)戲,直接封神。
師徒倆看似輕松的對話底下,全是暗涌的人心。
張托德把師徒關系重新定義為“金融正義的關系”
他不會故作大度地原諒,但他擁有大格局——是對國家、對民族、對同胞的熱愛讓他放下個人恩怨,用國人的生存智慧與無畏膽識,對抗無良外資侵占。
雙手插兜的張托德,假無所謂的姿態背后是真正經。大聲背誦《老人與海》金句的高寒,假幼稚的皮囊下是真男人的成熟。
師徒倆最終回歸了當初的共識——不能作假,不能讓普通人承擔血本無歸的代價。
這是他們的底線,也是燃的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中企硬核反擊戰里,沒有沉默的大多數,只有振臂高呼、團結對外的我們
有企業接班人不惜犧牲小我,和師徒二人一起出手,誓要打贏這場中資保衛戰,以慰父親在天之靈。
有研發新技術的技術人員,在危機時刻協同配合,與民族企業共進退。
還有得知絕地反擊開啟后,從交易員到散戶一雙雙高舉起的手……
所有人內心只有一個最質樸的訴求:中國人要幫中國人,不能讓外資侵占民族企業、壟斷核心技術。
誰說普通人戰勝不了金融巨鱷?
團結抵萬金,人心凝聚在一起的過程,就是奪回話語權的征途。
回過頭看,《獵金游戲》中資本圍獵的故事看似離我們很遠,實則關系的全是我們普通人的錢袋子。
刺激的金融博弈,與當今國貨崛起、技術突破的熱潮交相呼應。
電影里的角色也仿佛跨越銀幕,與現實中的我們擊掌。
如果你在五一假期想看一部刺激、熱血、有骨氣的電影,《獵金游戲》不看血虧。
它是讓“韭人”頭皮發麻的現實寓言,能澆滅很多人“入股就賺”的投機心火。強烈建議,帶上爸媽一起看,提高“防割免疫力”,保護好自己的錢包!
它也是一枚眾志成城維護民族企業,普通人一起改寫規則的熱血勛章。那些圍剿與反殺的隱秘細節,我真的沒看夠。
這部五一檔最爽也最燃的犯罪大片,你夠膽上車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