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沒聽過黃仁勛的名字,但是今天刷到的每張AI生成圖片、自動駕駛汽車的每次變道、甚至好萊塢特效師電腦里的每個光影,背后都可能站著這個身高1米6的華裔男人,你會不會震驚?
全球AI算力市場每100美元里,就有85美元要經過英偉達的收銀臺。
英偉達究竟怎么用一塊小小的GPU,把自己變成了AI世界的“水電煤”?
1
1999年,當英偉達推出GeForce 256顯卡時,所有人都在嘲笑他們“不務正業”。
這玩意兒能讓《暗黑破壞神2》的畫面更炫酷,但在硅谷大佬們眼里,顯卡不過是給游戲玩家準備的“高級玩具”。
但是誰也沒想到,三年后有個叫吳恩達的斯坦福教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用兩塊GeForce顯卡跑神經網絡,發現訓練速度比傳統CPU快了100倍!
但真正讓英偉達封神的,是2006年發布的CUDA平臺。
當谷歌、英特爾忙著搞封閉生態時,英偉達把CUDA工具包免費開放給學術圈。
就像互聯網早期有人免費送服務器,結果全世界的開發者都跑來搭積木,最后這座積木塔成了他們的新王國。
如今全球80%的AI論文都依賴CUDA,連Meta訓練LLaMA大模型,都得先向英偉達的服務器達成訪問認可。
2012年AlexNet橫空出世,多倫多大學團隊用GeForce顯卡跑出的AlexNet,在ImageNet競賽中把錯誤率從26%干到15%,相當于讓AI的“智商”一夜漲了40%。
這下硅谷炸鍋了,原來英偉達埋頭挖了十年的“坑”,已經被AI大軍踩成了高速公路。
2
如果說CUDA是英偉達的“基本盤”,那DGX超級計算機就是他們的“印鈔機”。
2023年特斯拉搭建自動駕駛技術,黃仁勛帶著兩臺DGX H100服務器前去開會:
“這玩意兒算力相當于把全美國顯卡廠的產能焊死在你車上。”
更夸張的是,Meta要用英偉達的GPU搭建AI集群,結果發現單臺DGX系統就能處理相當于1000臺普通服務器的工作量。
但真正讓英偉達封神的是他們在“物理世界”的降維打擊。
當其他公司還在比拼芯片制程時,他們搞出了Omniverse。
這個軟件平臺能讓你在虛擬世界造一輛車,AI自動優化空氣動力學設計,數字孿生系統同步調整真實工廠的流水線。
寶馬用它造車,設計周期從36個月壓縮到24小時;可口可樂用它模擬易拉罐炸裂,省下千萬級實驗費用。
這哪是賣GPU?分明是給現實世界開了個“作弊外掛”。
當谷歌搞TPU封閉生態時,他們推出Hopper架構,專門針對大模型優化;
當創業公司買不起DGX服務器,他們立刻推出云租賃服務,連大學生都能按月租用GPU。
就像你開奶茶店,隔壁不僅賣你咖啡機,還順便提供原料配送、員工培訓甚至外賣接單系統。
這種“全家桶式碾壓”,讓競爭對手連追趕的資格都沒有。
3
2016年,當人工智能AlphaGo(阿爾法狗)圍棋大賽擊敗李世石,黃仁勛連夜給DeepMind團隊寄了50塊GPU:
“你們應該馬上需要這個。”
結果第二年AI訓練需求暴增,英偉達的股價像坐火箭般躥升。
這種“未卜先知”的能力,源自他們獨特的“技術信仰+商業現實”思維。
永遠在實驗室搗鼓十年后的技術,但產品永遠瞄準當下最火的賽道。
比如現在爆火的Stable Diffusion,底層全是英偉達的CUDA和Tensor Core;
國內大廠訓練萬億參數大模型,服務器里至少70%是A100/H100顯卡。
更絕的是,他們甚至給AI行業制定了“標準答案”:想用開源框架PyTorch?得兼容CUDA;
想用谷歌的TensorFlow?得買英偉達的插件。
這哪是賣芯片?分明是給整個AI江湖定規矩。
但真正的殺手锏藏在細節里。
當其他公司還在卷算力時,英偉達搞出了NVLink技術,讓8塊GPU能像“心靈感應”一樣同步數據;
當行業焦慮散熱問題時,他們直接把液冷系統焊進顯卡,就像給賽博朋克里的機甲裝上了渦輪增壓。
這種“卷王”氣質在自動駕駛領域尤為明顯。
DRIVE Thor芯片不僅支持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還能兼容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的“堆料流派”,甚至給地平線這樣的中國廠商留了接口。
4
看著如今市值超3萬億的英偉達,連馬斯克都在吐槽:“黃仁勛的芯片快比我頭發還多了。”
但危機往往藏在巔峰時刻。
量子計算可能顛覆現有架構,中美科技脫鉤影響供應鏈,就連老對手AMD也推出了MI300X試圖分蛋糕。
不過英偉達早有后手。
他們正在研發的Culitho光子計算芯片,號稱能讓AI訓練速度再快100倍;
Omniverse平臺甚至開始模擬宇宙演化,試圖提前布局“后AI時代”。
但或許真正的護城河,藏在黃仁勛那句狂言里:
“我們賣的不是GPU,而是重新發明計算的方式。”
當其他公司還在追趕技術時,這家公司早已把AI變成水電煤般的基礎設施。
就像100年前的通用電氣,你不需要知道渦輪機怎么轉,但你家的燈亮著,火車在跑,工廠在轟鳴,背后都是他們的電力在默默支撐。
下次當你用Midjourney生成一張賽博朋克風格的風景圖時,那些飛濺的像素背后,有顆來自硅谷的“芯片”正在背后操控新的世界規則。
那么,英偉達的AI霸權能持續多久?暫時沒有答案。
但AI世界的進化早已超過普通人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