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華中西部高溫飆升,熱浪與暖脊疊加發威
5月2日,一道來自中亞的大暖脊東移影響我國本土,其勢頭強勁,疊加干熱氣團的爆發,使得華中、西北、華北南部迎來本輪五一假期最強的一波熱浪。特別是在河南、陜西、湖北西部、山西南部等地區,午后氣溫一路飆升,普遍突破35℃的高溫線。河南滎陽更是率先沖上40℃大關,成為華北中原地區首個邁入極端高溫行列的城市。
與滎陽并肩高溫戰線的還有西安與鄭州,兩大省會城市氣溫逼近37℃,地表炙烤感十足,街頭不少市民采取了遮陽傘、冰飲、速干衣等方式應對這突如其來的高溫烤驗。而在陜西漢中、湖北十堰一帶,也紛紛報出了39℃以上的極端氣溫,創下今年以來的區域新高。這輪高溫的成因并不單一。一方面是由于大范圍的暖脊橫亙在中高空,對流層中下層的空氣呈下沉增溫狀態,導致熱量不斷在地表堆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地面干熱氣團配合地形與強日照形成“熱封閉”,加劇了熱浪的強度與持續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這道暖脊不僅控制了西部和中原的天氣走向,還深度影響著后續的降雨格局。從500百帕的高空圖形上可以看到,這道暖脊波長極長,在東移過程中已切斷了青藏高原的低槽,使其演變為閉合低渦。這個大切斷的演變并非無關緊要,因為正是這股低渦,將在五一假期后段啟動南方新一輪強降雨大幕。
二、低渦攜水汽東進,南方強降雨范圍迅速擴大
5月2日夜間起,由高原低槽轉化而成的低渦在西南率先發力,配合南部偏南暖濕氣流,將水汽不斷輸送至西部和南方多個地區。首先受到影響的是新疆沿天山一帶和伊犁河谷,隨后強降雨帶快速東擴,覆蓋范圍包括重慶東南部、貴州中東部、湖南西部、廣東中東部等地。這些區域將普遍迎來中到大雨過程,局地可能達到50~70毫米暴雨量級的降水。
到了5月3日夜間至4日傍晚,低渦系統演化為高原槽,向東推動降雨帶繼續擴展,形成南方廣泛的降雨區。此次降雨重點區集中在江漢東部、湖南西部、江南中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華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其中江西南部、福建東南部和西北部、貴州東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尤為顯著。
進入5月4日晚至5日,高原槽進一步東移,并與江南地區形成切變線系統。這一道強切變線在前期高溫背景下所產生的不穩定能量被迅速觸發,迎來一場更廣范圍、對流更劇烈的降雨過程。降雨區域將波及內蒙古東南部、江淮東西兩側、江南大部、四川盆地西南部、西南地區東南部、華南北部等地,涵蓋面極廣。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將出現暴雨乃至大暴雨(100~120毫米),并伴隨雷暴大風、強雷電以及局地冰雹等強對流現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降雨將集中于返程高峰期,對交通運輸、旅游歸程和物流運轉帶來明顯影響,需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三、廣西旱情初步解除,南方水情迎來轉機
這場看似洶涌的降雨過程,雖然給五一假期返程帶來挑戰,但從長期水情角度來看卻并非壞事。此前,廣西等地長期處于嚴重干旱狀態,特別是桂北、桂中一帶田地龜裂、植被發黃、水庫水位持續偏低,農業生產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此次由高原低槽演化的雨帶,直接將廣西東北部納入強降水核心區,降雨總量在五一期間可達到100毫米以上。對于緩解當前旱情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氣象數據顯示,5月初降水將明顯改善廣西的土壤墑情,河流徑流也將出現階段性回升,對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的灌溉用水提供支持,部分水庫也可望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蓄。從更廣的角度看,此輪強降雨的“救火”能力也波及貴州、湖南、江西、廣東等地,其中不少此前也存在春旱苗頭。在副熱帶高壓尚未全面北抬之前,南方正好利用這股槽前強降雨修復春季積累的水分赤字,是一次關鍵性的轉折。
不過,我們在此也提醒,雖然廣西等地旱情有望緩解,但長江中下游及其北岸一帶的干旱狀況仍需警惕。受雨帶北側的變性高壓干空氣控制,加上降雨分布不均,江蘇、安徽、湖北、江西北部等地仍可能維持降水偏少格局,后續需持續關注這些區域的降雨是否“跟得上”。需要注意的是,五一返程高峰期間,江南、華南需重點防范局地強降雨帶來的出行與安全風險,各位南方的朋友一定要及時關注預警信息,做好應對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