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門診有患者憂心忡忡地咨詢:“我患冠心病多年,血脂也一直偏高,一直靠吃阿托伐他汀來降脂,可又特別擔心長期服藥會有副作用,能不能改成吃幾天停幾天呢?”
這種對長期用藥安全性的擔憂,在患者群體中頗為常見,有些患者就采取折中策略,吃幾天藥停幾天藥,然而,這種間歇用藥的方式,可能帶來3大健康風險!
風險一:血脂大幅反彈
“吃幾天停幾天”的用藥方式,體內藥物濃度就會頻繁波動。在停藥期間,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會迅速恢復,從而導致血脂反彈。
LDL-C可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反復波動的血脂比持續處于高值更為危險。忽高忽低的LDL-C會反復沖擊血管內皮,加速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以及炎癥反應。這就好比海浪不斷沖刷堤壩,最終會導致血管斑塊快速進展,讓血管健康狀況急轉直下。
風險二:斑塊從“穩定”變“脆弱”
他汀類藥物可不只是單純降脂,還能通過抗炎、抗氧化等多重機制穩定動脈斑塊。持續用藥一段時間后,斑塊纖維帽會增厚,就像給斑塊穿上了一層“防彈衣”;同時還能抑制炎癥因子釋放,使斑塊脂質核心占比減少。
但間歇用藥卻會逆轉這一保護作用。在停藥期間,炎癥反應會反彈。研究顯示,間歇用藥者斑塊脂質含量反彈速度遠超持續用藥者;動物實驗也表明,模擬間歇用藥模式,斑塊破裂風險會大幅增加。原本穩定的斑塊變得脆弱不堪,隨時可能破裂引發血栓,心血管事件風險就會顯著增加。冠心病患者間歇用藥,心血管事件復發率會大幅上升;腦卒中患者停藥后,卒中復發風險也會明顯升高。
風險三:肝損傷風險反而增加
部分患者因擔心肝損傷而自行停藥,卻可能陷入更危險的境地。用藥期間,他汀抑制膽固醇合成,肝臟脂肪代謝會轉向分解;而停藥后,膽固醇合成反彈,但脂肪分解卻未能同步恢復,導致脂質“合成>分解”。長此以往,肝臟脂肪沉積逐漸增多,可能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甚至肝纖維化。
有研究指出,規律用藥組脂肪肝發生率相對較低,而間歇用藥組則顯著升高。更隱蔽的是,轉氨酶在用藥期短暫升高后,停藥期看似“正常”,實則肝細胞持續受損。肝臟健康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嚴重威脅,卻難以被及時察覺。
如何安全服用他汀?
要想安全有效地使用阿托伐他汀,需遵循以下原則。首先,規律至上,設定每日固定服藥時間,避免漏服、錯服。其次,監測護航,定期檢查血脂、肝酶、肌酸激酶等指標,每年評估頸動脈斑塊和腎功能,及時掌握身體狀況。最后,若出現肌肉疼痛等副作用,應及時就醫,必要時換用藥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