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張姣姣)近日,由蘇州絲綢博物館、太湖雪絲綢與蘇州廣電數字視覺工作室聯合打造的跨界數字展覽“袞和TA的朋友們”啟幕。這場以清代帝王袞服為核心載體的展覽,通過非遺技藝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展期將持續至10月31日。
這是一個關于袞服的故事。“袞”,指古代帝王或三公穿的禮服,尤其是天子祭祀時所穿的有龍紋的禮服。清內府繪本《皇朝禮器圖式》規定:皇帝袞服,其色“用石青,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后萬壽篆文,間以五色云”。
蘇州絲綢博物館館長錢兆悅介紹,此次展覽首次將蘇州絲綢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清代“石青緙五彩四團云龍袞織成袍料”以數字化形式動態呈現。通過3D掃描與AI技術,袞服上的緙絲紋樣、云龍圖騰等細節被360°還原,觀眾可借助AR圣旨門票與VR設備,沉浸式體驗袞服從織造到成衣的歷史脈絡。
館藏石青緙五彩四團云龍袞織成袍料為蘇州緙絲工藝,由清代織造臣奉曾督造。百年后的今天,負責這件服飾研制的是蘇州緙絲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陳文。陳文團隊對染色、經緯密、緙織結構等工藝技術進行了細致研究,歷經一年多時間,完成服飾仿制,再現“一寸緙絲一寸金”的精妙工藝。35天定色與造機,335天研究與緙織,實現了當代非遺傳承人和清代織造臣之間跨越百年的對話。
展覽以“夢始”“覓境”“經緯”等九大主題串聯,結合動態光影與三維投影,重現姑蘇古城的四季晝夜。觀眾可“御舟游姑蘇”,體驗乾隆下江南的同款水路風光,感受絲綢與昆曲、漕運文化的交織。在展覽的“藏珍”區,基于袞服紋樣與色彩的文創產品也同步上新。展覽還特設非遺工坊,展示染色、織造等傳統工序,讓觀眾近距離觸摸非遺的匠心。
此外,展覽中的產品設計也緊隨潮流,太湖雪絲綢將袞服紋樣與現代設計結合,推出“國色華章”真絲配飾、“深藏BLUE”眼罩等限定文創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為傳統文化“買單”。為豐富體驗,該館還與多家單位合作合作打造倉街、平江、山塘文旅線路,提供主題游船、服飾妝造、非遺沙龍等特色文化活動,打造“展演游一體”的沉浸式文旅體驗。
錢兆悅表示,“袞和TA的朋友們”不僅是一次非遺與科技的對話,更是一場傳統IP的當代煥新。“我們希望通過數字語言,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文化密碼在每個人的指尖流轉,繼續書寫絲綢文化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