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媒體報道,5月1號深夜,印度空軍突然發布了人事調整令,上任僅僅7個月的空軍副司令SP·達哈卡爾中將被就地免職,成為印度空軍史上最“短命”的副司令。而免職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在48小時之前指揮“陣風”戰機編隊與巴基斯坦空軍殲-10CE的對峙中遭到失敗。
“陣風”戰機在印度可是被吹上了天,聲稱不僅可以“吊打殲-10C和殲-16”,而且可以應對殲-20隱身戰斗機。機上搭載的“頻譜”電子戰吊艙號稱“能夠癱瘓200公里內的所有雷達”。印度空軍當然對自己的“陣風”戰機信心滿滿,志在必得。但在這次較量中,“陣風”戰機居然失敗了。
關于這次“陣風”對陣殲-10CE的較量,現在有更多的細節被披露出來。據印度媒體報道,4月29號深夜23時17分,印度空軍副司令達哈卡爾中將在印度空軍北方司令部作戰室內下達了代號為“雪山突襲”的行動命令。四架“陣風”戰機從查謨空軍基地升空,試圖穿越克什米爾實控線,對巴基斯坦雷達站實施“電子偵察”,因為他們對自己的電子吊艙非常有信心。
然而,就在“陣風”戰機起飛7分鐘之后,巴方的ZDK-03預警機捕捉到了“陣風”戰機編隊的信號,殲-10CE戰機緊急升空攔截。又過了7分鐘,“陣風”戰機被殲-10CE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鎖定,殲-10CE的霹靂-15E空空導彈進入了發射程序。再過了3分鐘,“陣風”戰機編隊的電子對抗失靈,不得不被迫調轉航向撤離。如果當時殲-10CE開火,“陣風”戰機無疑難逃噩運。據巴方媒體報道,巴空軍飛行員在事后回憶:“我們的雷達屏幕上,‘陣風’的信號就像黑夜里面的螢火蟲一樣清晰。”
印度空軍免去達哈卡爾中將的職務,試圖用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外界相信,不是“陣風”戰斗機性能不行,而是指揮這場行動的指揮官能力不行。然而,讓達哈卡爾當行動失利的“背鍋俠”著實冤枉了這位指揮官,因為殲-10CE比“陣風”存在三大優勢。
一是雷達優勢。印度“陣風”戰機搭載的砷化鎵RBE-2AA有源相控陣雷達口徑比較小,只有50厘米。口徑小,里面的T/R組件就少,據說只有836個,比殲-10CE少了恐怕有幾百個。T/R組件少,當然發射功率就小。據悉,“陣風”戰機相控陣雷達的最大探測距離可能不超過180公里,而殲-10CE配備的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超過200公里。先敵發現,當然就能先敵鎖定。因此,“陣風”戰機在對峙當中一開始就處于了被動地位。說老實話,逃離接觸雖然難堪,但應該算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二是導彈優勢。霹靂-15E空空導彈雖然比如中國空軍自用型號的射程可能要短一些,但恐怕也有150公里左右的射程。而“陣風”配備的“流星”導彈號稱射程也有150公里,但在雷達探測距離最大只有180公里左右的技術狀態下,其導彈的射程能有120公里左右就不錯了。因為發現對方的戰機還有一個戰術技術的反應過程,所以“流星”空空導彈也處于劣勢。
三是體系優勢。這次巴空軍出動殲-10CE的時候,明顯也同時出動了從中國引進的ZDK-03預警機,早早就發現了“陣風”戰機編隊。再加上使用中國北斗導航定位系統,能夠及時發現、精確定位、準確跟蹤,這就形成了網絡化的空戰體系。而印度空軍使用的“陣風”戰機是法國的,地面雷達主要是俄羅斯的,衛導系統主要是美國的,數據鏈一定存在難以兼容的問題,各自為戰,自成體系,必然導致自受其亂。
這里要多說一句的是,以上三大優勢,使用“梟龍”Block3也同樣存在。經過這一次的空中較量,巴空軍必然信心大增,而印度空軍似乎還是沒有找準失利的癥結所在??峙戮褪前延《瓤哲娨惨粔K撤了,也沒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