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蹲在地頭扒拉著旱得發白的土坷垃,今兒晌午頭的太陽曬得后背冒油。
手機里天氣預報叮鈴響,說明天傍黑就有雨,可他盯著天盡頭的白亮云團直犯嘀咕。
五月頭里的天像娃娃臉,前幾日還北風呼呼掀房頂,這會兒又熱得人想光膀子。中央臺說今兒全省北風4 - 5級,晌午頭溫度竄到22度,曬得麥田泛青氣。
老李把草帽往脖子后一推,瞅著鄰村老張開著三輪車拉地膜——明兒轉南風,怕是要搶種最后一撥玉米。
誰承想預報里說明天夜里就變天,晴轉多云后還得落小雨,可把等著墑情的莊稼人盼壞了。
但兩臺外國的預報機子較上勁了:ECMWF說4號到6號北部要下中大雨,還夾著雷暴大風。
GFS卻哼唧著大部分地兒只落小毛毛雨,中雨范圍窄得跟褲腰帶似的,這可讓地里等水的苗兒犯難。“立夏前后,種瓜點豆”,可這雨到底下多大?老李蹲在田埂上吧嗒旱煙,煙灰簌簌掉在裂開口的地里。
省臺的預報更細乎:3號夜里北風轉南風,4號白天悶熱,到了夜里雷雨就跟著風跑。濟南淄博那片風要漲到4 - 5級,雷雨時陣風能竄到9級,嚇得老李趕緊檢查地頭的楊樹——可別讓風刮斷了枝子砸了苗。
半島和東部的鄉親更揪心,ECMWF說那邊可能下透雨,但GFS又說雨量有限,到底信哪個?
昨兒看鄰縣的雨情通報,蘭陵、金鄉好些地方前陣子下了30多毫米,可自家地頭還干得能劃著火。
這會兒手機里的15天預報又跳出來:濟南后天最高溫要到27度,南部卻才23度,冷熱一撞怕不是要鬧對流。老李掰著手指頭算:4號夜里頭這場雨要是能下透,玉米苗就能頂破地皮,可就怕雷陣雨來得急去得快。
“雨下大了怕澇,下小了怕旱”,村口的老槐樹底下,幾個老漢湊堆兒嘮嗑,煙袋鍋明滅間都是愁。
鎮農技站前天剛發了通知,說強對流天氣要防著莊稼倒伏,可這會兒預報的雨量還在“打架”,咋做準備?咱種地的,最怕老天爺“變臉”太快——ECMWF和GFS的預測差著老大截,到底該信哪一個?你說怪不怪,同是看云看風算數據,兩臺機子算出兩副天景,急得莊稼人直搓手。
4號白天還是多云悶熱天,夜里就變了天,雨點噼里啪啦打在窗臺上,老李披著褂子沖出門看雨情。
可這雨下得稀稀拉拉,北邊的風倒是呼呼地吹,他蹲在田邊嘆氣:“這雨咋跟預報說的不一樣呢?”到了5號晚上,東部的鄉親來電話說雨下得緊, thunder轟隆隆的,風把玉米苗都吹歪了。
老李盯著手機里的實時雷達圖,發現北部的雨帶確實比GFS劃的寬,ECMWF這回好像更準些,可心里還是不踏實。
“天氣預報是個精細活,甭管是ECMWF還是GFS,咱莊稼人就盼著雨下到點子上。”他吧嗒著嘴,望著地里剛露頭的小苗。
這場天氣拉鋸戰里,最揪心的還是靠天吃飯的鄉親——雨多了怕澇,少了怕旱,還得防著極端天。農技站的老張說得在理:“不管預報咋變,咱提前把溝渠清好,把秸稈扎牢,比啥都強。
”可老李心里頭還有個小九九:要是以后預報能更準些,咱種地的也能少操些心不是?眼下這兩場雨還在天上“打轉”,莊稼人的心也跟著懸著——到底是中大雨解渴,還是小陣雨潤地皮?“天有不測風云”,可咱種地的就盼著風云能測準些,讓苗兒喝飽水,讓收成有盼頭。
到底哪場雨更準?
咱還得盯著實時預報,把心放在肚子里,該澆水的澆水,該補苗的補苗。這場關于雨的“官司”還沒打完,可地里的活兒不能停——不管天咋變,咱莊稼人都得跟著節氣走。
末了,老李望著漸漸放晴的天,把旱煙袋往腰里一別:“老天爺給啥天,咱就種啥地,日子總得往前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