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麥黃枇杷收,油菜收場菜油黃”,人間四月除了美景之外,更多的是給農民們辛勤勞動的回饋了。因為到了孟夏四月,夏收已經全面開始了。
今天到四月初七了。因為天氣的原因,大家游玩的心理體會是不一樣的。
今天我去走親戚,其中有個表哥一家四口自駕出游了,只有三天假期,本想著離家只有三四百公里的行程,可以好好玩一下的,但是五一當天在路上硬是把時間都花了。在昨天本來去一個大景區,但是門票買不到,只好在外地報團去遠一點地方玩。去遠一點地區同樣是時間長,最后玩得不盡興,錢花了,人也累得不行,在今天凌晨1點半的時候回到了家。最后的總結是:人擠人。如果再選擇的話,寧愿選擇在平時周末兩天去玩。其實,道理都知道,但是有時候真是由不得自己來選擇時間的。除非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了。
當然,不管是五一還是十一,對于農民們來說,是夏收和秋收的時候,即使放假也是不能去游玩的。因為按時把農活安排好才是農民們最大的心愿。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夏季雨水多寡關系到收成好壞的。有句老話說“澇不澇,就看四月初七”,這句話要怎么理解呢?
“澇不澇,就看四月初七”
今天就是到四月初七了,在日子不一般的情況下,我們更要看到農諺本身給我們的預兆。
四月初七年年有,自古就有不尋常的時間內涵。進入到夏季,炎熱高溫是天氣特征,但是,農作物生長除了日照和熱量,雨水補充也是不能少的。因此,降雨多不多成為秋季收成不可不考慮的因素了。
農諺給我們的啟示,今天就是到四月初七了,今年這個日子還真不一樣,因為是在立夏入節前一天,因此,根據絕者,立日前一辰也。說明這樣的日子叫“絕日”。
并且,四月初七還是楊公忌日,這樣的日子對于農諺總結也是很多的。其中,有一個說明是到底降雨多少,我們就可以看四月初七了。
到底怎么看呢?一起來聽一聽農諺是怎么說的:
“四月初七淋了頭,六月初六滿塘漫”
這句農諺說的是在農歷四月初七這個日子,如果出現了降雨天氣,預兆的是到了農歷六月的時候將會是降雨多,可能出現洪水漫灌了。具體來分析:
“四月初七淋了頭”,這里說的是在農歷四月初七,也就是今天這樣的日子。四月的楊公十三忌日,也是立夏前一天的“四絕日”。這天出現了降雨天氣。“淋了頭”指的就是降雨天氣,雨水落下,預兆后面降雨多。
“六月初六滿塘漫”
這里說的是在農歷六月初六的時候,也是重六節,本應該是盛夏曬龍袍的時候。卻出現了降雨不斷,水塘都被落漫了。這也說明這樣的夏季降雨多了。
“四月初七干了天,四十五天土不濕”
這句農諺說的是在農歷四月初七這天除了晴好干旱少雨的天氣,預兆接下來會是有非常少雨的天氣了。說明接下來會是有四十五天的連土地都不能打濕的干旱天氣。
綜上所述,今日四月初七,澇不澇,就看今天是什么天氣了。真心希望夏季能夠風調雨順,這樣才能在秋季有大豐收的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