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戰中丟失了亳州城的西北軍將領的孫殿英因為其部隊保存完整,反而成為了各方軍閥爭相招攬的重要人物,尤其引起了晉系軍閥閻錫山部的重點關注。晉系軍閥為了對孫殿英進行招攬,為此特地舉行酒宴歡迎孫殿英的到來,在酒宴上可謂高朋滿座,到場的都是山西地區的軍政大員,而大家也知道這一宴會的目的,也紛紛開始對孫殿英進行吹捧。
民國盜墓賊
孫殿英作為民國時期的小軍閥頭子,其一生都在不斷的改換門庭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在其職業生涯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作為東陵大盜挖掘了慈禧的陵墓。
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錢,沒有錢也當不了軍閥,也組織不起軍隊,這一點孫殿英是明白的。在最早開始的時候,孫殿英屬于西北軍馮玉祥麾下,原本有這樣一個大的派系靠山講道理應該吃喝不愁,但是問題就在于馮玉祥的西北軍發跡于西北地區,那里土地貧瘠民生凋敝經濟落后,根本不能像東部地區的軍閥那樣有大量的資金,所以他們的部隊也過得格外艱苦,甚至軍餉都成問題。
也正是這個原因,孫殿英才會帶領部隊發掘了慈禧太后的陵墓,并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奇珍異寶。孫殿英發掘了慈禧太后甚至是乾隆皇帝的陵墓,這一消息自然引起了晚清遺老以及其他文化學者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向當時的民國政府抗議,要求對此人進行嚴懲。而孫殿英也知道自己這一次算是捅了大簍子,必定成為眾矢之的。
想來想去孫殿英認為只有當時作為南京政府的當家人蔣介石能夠替自己擺脫這一劫難,于是就將自己獲得的奇珍異寶大量送往南京,對蔣介石夫婦進行賄賂。果然錢花了是有真的有用,在孫殿英的金錢攻勢之下,南京國民政府對于他盜墓這件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過去了。
而孫殿英對于這件事在后來西北軍通電全國反響的時候還拿出來,他說自己當年是被南京政府壓迫交出了財物而將原來的真相進行了歪曲大肆鼓動,在西北軍中獲得士兵的同情和認可從而高舉反蔣旗幟。
改換門庭如喝水
在中原大戰中孫殿英作為西北軍馮玉祥麾下的一支重要力量把守亳州城,然而面對蔣介石的攻勢,孫殿英最終還是棄城撤退。亳州城丟掉了,但是因為孫殿英手中部隊保存相當完整,反而成為了己方爭相爭奪的重要力量。
雖然馮玉祥此時和閻錫山是盟友,但是閻錫山對于馮玉祥麾下的這支力量還是頗為心動。于是在孫殿英從亳州撤退之后,特地派人設宴款待孫殿英。
閻錫山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想要通過宴會上進行高層的拉攏,從而改變孫殿英的陣營。于是這一次宴會也是高朋滿座,晉系軍政大員也是到了不少,大家按照閻錫山的意思,在見到孫殿英之后也是對其極盡吹捧。
閻錫山麾下大將商震曾經跟孫殿英有過交往,對于孫殿英的為人他最清楚不過了,但是盡管看不上這位滿臉麻子的西北小軍閥,但是礙于閻錫山的意思,在此次宴會上他還是違心地對孫殿英進行吹捧。一身書卷氣的商陣在酒宴上站起來對孫殿英恭維道:“魁元兄一身正氣,有勇有謀,真是了不起的人物啊!”
然而孫建英能夠在民國亂世中撐到現在,自然也不是三歲小孩子不是幾句好話就能哄得了的。雖然閻錫山安排了如此多的高層進行游說,但是他依然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考慮。果然不多久后,中原大戰以東北軍張學良入關武力調停蔣介石獲勝而結束。孫殿英抓住時機向東北軍示好,反而又成為了張學良麾下的一支雜牌部隊。
孫殿英的這支雜牌部隊在1933年的長城會戰中,雖然也沒有頂住日本人的進攻,但是相對來說已經做出了說的過去的表現。孫殿英在民國亂世中的生存法則就是遇強而棲,但是也正是這種投機的想法讓他在抗日戰爭期間竟然不顧民族大義投向了日軍陣營。
雖然在抗戰結束之后,孫殿英又投向了蔣介石,甚至又在蔣介石的任命下成為華東地區的軍政大員,但是他的人生中永遠都落下了極為不光彩的烙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