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民國時期的那些風云人物,有一位將軍的事跡特別讓人摸不著頭腦。他為了收拾土匪,竟然下令干掉5000多名俘虜,還撂下狠話,說寧愿背上罵名也要這么干。這人是誰?
他咋就這么狠呢?咱們就來聊聊這位鐵腕人物——宋哲元,29軍的大將。
宋哲元這人,出身可不咋地。1885年,他生在山東樂陵一個窮得掉渣的家里。他老爹是個秀才,但種地一點不靠譜,家里日子過得緊巴巴。
宋哲元小時候跟著他娘挖野菜填肚子,六歲那年,他娘去求富戶幫忙,結果人家連門都沒開。這事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顆種子,長大后要為窮苦人出頭。
到了17歲,他在村里當起了教書匠,不收窮孩子的學費,還自己琢磨武術,帶著孩子們玩起了模擬打仗的游戲,早早就顯出幾分帶頭的勁兒。
1907年,他跑去投軍,進了北洋陸軍武備學堂,畢業(yè)后跟著馮玉祥混,從一個小排長一步步爬到旅長、師長,1927年還坐上了陜西省主席的位子,專門負責收拾當?shù)氐耐练恕?/p>
說到陜西,那會兒真是亂得沒法說。土匪多得跟蝗蟲似的,十幾萬人在那燒殺搶掠,啥缺德事都干得出來。
鳳翔那邊有個叫黨玉琨的大土匪頭子,帶著手下占了城池,干起挖古墓、賣文物的勾當,附近的老百姓被禍害得苦不堪言。
宋哲元1928年帶著部隊去收拾這幫家伙,圍著鳳翔城硬是打了小半年,部隊損失好幾千人,才終于把城拿下來,抓了5000多號俘虜。
結果他沒留情,直接下令全宰了,用大刀砍頭,場面血乎乎的,嚇人得很。這事一出,有人罵他心狠手辣,也有人覺得他干得有理。
為啥宋哲元非要這么下狠手呢?這得從幾個方面說起。第一個,黨玉琨這幫土匪實在太壞了,罪行堆起來能嚇死人,放了他們肯定還得禍害老百姓。
第二個,宋哲元帶兵打仗折了不少人,弟兄們憋著一肚子火,恨不得拿這些俘虜出氣。再者,他手下的西北軍主力多是河北人,跟陜西本地兵尿不到一個壺里,收編這些俘虜風險太大,弄不好就得內(nèi)訌。
最后一個,他還想拿這事立個威,警告其他土匪別再蹦跶。之前在三原那塊兒,他心軟放了3000個俘虜,誰知道這些人轉頭又去作亂,害得后來的仗拖得更久。這回他算是學聰明了,鐵了心要用血腥手段震住場面。
這5000俘虜一殺,效果立竿見影。陜西其他土匪一看這架勢,嚇得腿都軟了,趕緊投降,地方上的亂象總算消停下來,老百姓也能喘口氣了。
可這事也讓宋哲元背上了罵名,不少人說他太殘忍,手太黑。不過,他壓根沒把這些指責當回事,繼續(xù)干他的事。后來,他在抗戰(zhàn)中可沒少出力,尤其是帶著29軍打出了名堂。
說到29軍,那就得提長城抗戰(zhàn)。1933年,日本鬼子來勢洶洶,想一口吞下華北。宋哲元帶著29軍硬扛,在喜峰口跟日軍干了一場硬仗。
這地方地形險要,日軍仗著武器好想速戰(zhàn)速決,但宋哲元手下的兵愣是用大刀片子跟鬼子拼了個你死我活,干掉了幾千敵人。
這仗打得全國上下都沸騰了,29軍名聲大噪,宋哲元也成了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他這股狠勁兒,不光用在土匪身上,對付外敵也一點不含糊。
不過,宋哲元的事業(yè)也不是一帆風順。到了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全面侵華,宋哲元還是29軍的頭兒,負責守北平、天津。
可這回情況太復雜,他手里的兵力不夠,上面又沒給啥像樣的支援,最后北平、天津都丟了。
這事讓他挨了不少批評,有人說他指揮失誤,有人覺得他盡力了,畢竟那時候整個國家都亂成一鍋粥,誰也沒轍。
到了1940年,他因病去世,國民政府給他追了個一級上將的頭銜,算是個交代。
宋哲元這一輩子,真是個大寫的復雜。他小時候立志幫窮人,后來投軍打仗,剿匪抗敵,干了不少大事。
可他殺5000俘虜這事,確實讓人心里打鼓。說他殘忍吧,這背后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安穩(wěn)日子;說他愛國吧,又有北平失守的污點。
咋看他呢?只能說,那是個亂世,啥事都得放當時的情況下去掂量。他殺俘虜,不是為了個人啥私利,而是想用最快最狠的辦法平亂,這點出發(fā)點咱們得認。
到了抗戰(zhàn),他帶著29軍跟鬼子拼命,那份骨氣和血性,更是沒得挑。
再往深里說,宋哲元這人身上帶著一股子山東漢子的倔強。他從小吃過苦,知道老百姓被土匪禍害啥滋味,所以對這些壞家伙一點不手軟。
那句“寧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殺掉這5000俘虜”,聽著挺嚇人,但換個角度想想,這不也是他想保一方平安的決心嗎?
他不是啥完人,做事有時候太絕,可那年頭,要不狠點,哪能鎮(zhèn)住那些亡命徒?再說,他后來抗戰(zhàn)那份功勞,誰也不能抹殺。
喜峰口那一仗,29軍用命換來的勝利,給全國人民打了針強心劑,這可不是隨便哪個將領都能做到的。
還有件事挺有意思。宋哲元在陜西剿匪的時候,手下兵多是西北軍的河北老鄉(xiāng),跟當?shù)厝擞悬c格格不入。這也讓他在處理俘虜時多了層顧慮,不敢輕易收編,生怕隊伍里出亂子。
這點上,他算是個務實派,知道自己能掌控啥,不能碰啥。比起那些光說漂亮話的將領,他更愿意干實事,哪怕背罵名也在所不惜。
到了抗戰(zhàn)后期,宋哲元身體不行了,可他心里那股抗日的火沒滅。七七事變后,他沒跑沒躲,硬是帶著部隊跟鬼子周旋,雖然最后沒守住北平,可那份擔當誰也不能否認。
他去世的時候,國家正亂著,日本人還沒被趕出去,他的遺愿沒完全實現(xiàn),可29軍的精神算是留下來了。后來抗戰(zhàn)勝利,咱們回過頭看,像宋哲元這樣的將領,功勞簿上得記上一筆。
總的來說,宋哲元這人不好簡單評。他殺5000俘虜?shù)氖拢瑪R現(xiàn)在看肯定過火,可那時候亂世里,啥事都得用非常手段。
他不是啥圣人,也有失誤,可他對國家的忠誠,對老百姓的那份心,是真真切切的。從剿匪到抗戰(zhàn),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護著這片土地。
咱們今天聊他,不是為了給那5000俘虜?shù)氖孪窗祝窍肱靼滓粋€愛國將領在亂世里的選擇。他背了罵名,也立了功勛,這復雜的一生,值得咱們好好琢磨。
最后,得說一句,宋哲元的故事告訴咱們,歷史這東西從來不是黑白分明的。
他用鐵血手段平匪患,又用血肉之軀擋外敵,這樣的人,罵也好,敬也好,都得看他那顆為國為民的心。亂世出硬漢,宋哲元就是這么個硬漢。
參考資料
百科 - 宋哲元生平與事跡
維基百科 - 宋哲元詳細傳記
人民網(wǎng) - 七七事變中的宋哲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