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了一個領克經銷商投資人,領克900的訂單超預期。
單店目前大定量已經是100多臺,達到了一個過去兩年的小高峰,按照熱度來看,領克900超過了領克Z10、Z20的上市熱度。
最貴的車型,之所以會賣出最好的訂單量,說明產品的優(yōu)秀程度,足以覆蓋此前的品牌認知。
比如說福特,現(xiàn)有銷量最好的兩款車型,是30多萬的探險者(參數丨圖片),和50萬+的福特F150,這兩款車型在經濟充裕消費者的世界里,是當之無愧的高端產品。
其實領克的銷售均價并不低,08、07上市之后,銷售均價突破了18萬,已經有了向上發(fā)展的動能。
領克900的優(yōu)勢,是能站在科技、電動、家用、大尺寸的契機上,用頂尖的技術,造出目前30萬級市場中最需要的產品力出來。
退一步來看,入門車型28.99萬的1.5T Halo版,擁有同級別沒有的核心競爭力,而1.5T Ultra版本則進一步強化了領克900的吸引力。
30萬左右的定價貴不貴?分兩頭看。
領克900的客群,是升級、改善群體,這部分人已經準備好30萬甚至更多的預算消費,但疲倦了BBA的傳統(tǒng)產品、技術序列。
他們對產品的審視,從品牌向產品改變非常明顯。
所以他們更加看重的是產品力,那么領克900的5米2尺寸、5秒以內加速、扎實的用料、出色的安全性、四驅系統(tǒng)就都是亮點。
要知道這些產品力,過去在30萬級市場中根本享受不到。
覺得領克900貴的則是另一批人,這批人還沒有完成對BBA的“去魅”,在這部分消費者看來,“有30多萬我買個寶馬X3”不好嗎?
這種消費觀念本質上沒有錯,只能說不是領克900的潛在客群,領克900也無法用產品力來扭轉這部分群體的傳統(tǒng)觀念。
領克900的產品力是過剩的,即便是1.5T版本,EM-P架構的設定,也注定了即便排量不大,但在電池包虧電情況下,動力根本不會出現(xiàn)不夠用的情況。
理由有兩個:
1、內燃機熱效率更加優(yōu)秀,1.5T內燃機最大凈功率143kW,即便是在高速、虧電情況下,整個動力系統(tǒng)也不需要太大的發(fā)電功率。
而且,EM-P架構是允許內燃機直接驅動的,動力不夠用的顧慮完全可以打消。
2、即便是1.5T Halo版,電池包容量也有45kWh,客觀來說這個電池包不算小,WLTC的測試里程,純電續(xù)航能力超過180km。
按照每天50km的使用強度分析,純電續(xù)航能支撐3天以上,我也想不到有多少人每天會跑200km的長途,即便有這種長途需求,也只是偶爾的。
至于配置,領克900即便是入門車型,也非常強了。
比如說前后雙電機、45kWh電池包、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調節(jié)、哈曼卡頓音響等等, 這些配置放在日常使用中已經足夠用了。
1.5T Ultra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增加了雙腔空懸、30寸前后雙6K巨屏、二排旋轉座椅,這些配置屬于升華配置,如果不需要那么強的科技感,實話說1.5T Halo作為機械產品,已經強的不像話了。
有人質疑領克的車機系統(tǒng)、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這些質疑點不做反駁。
但領克900更想突出的是一臺安全、性能、操控好,而且科技感有的玩兒的全能型產品,至少在這個價格區(qū)間中,它的優(yōu)勢非常突出。
還是那個觀點,買車的前提,是它應該先是一臺機械能力很強的產品。
在安全、底盤設計、用料以及可靠性上,30萬級的理想可能還不是領克的對手,當然不否認領克900是家族第一臺沖擊30萬以上的產品,市場還得考驗它。
但從熱度來看,領克900大有轟擊理想L系基本盤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