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又是種植的季節。
在農村,人們喜歡在自家庭院的空坪隙地,種一些花草樹木,來綠化環境,把庭院裝扮得生機盎然。
特別是現在的農村,民眾更加重視居住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愿意花更多的時間,來美化庭院。而美化環境最重要的就是花草樹木的種植。
農村民眾在種植時,對花草樹木品種的選擇,非常看重,選擇的依據,主要看當地習俗。
先是看花草樹木的寓意。寓意好的才能種,寓意不好的就不能種。
其次看花草樹木是否好控制,包括空間上的控制和地下的控制。
農村有一句庭院種樹的俗語說:“門前不種柏,院中不種柿,后院不種竹”,就是這樣一句俗語。
那么,這句俗語有什么講究,有沒有道理呢?
一、門前不種柏
此語相信很多人都能夠理解。柏樹被視為陰樹,也被稱為墓樹,一般只能在陰宅前面種植。這是一種古老的文化習俗。
《周禮》一書中記載,周代的葬儀中 “方相氏入壙驅魍象”。這是一種什么葬儀呢?東漢末年著名學者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對這種葬儀進行了解釋,說“魍象” 這種怪物怕老虎與柏樹,所以墳墓前面立石虎和植柏樹。
唐代段成式創作的筆記小說集,也有類似的說法,描述得更清楚,進一步說明了“魍象”的危害:
“好食亡者肝,而畏虎與柏。墓上樹柏,路口致石虎,為此也。”
《禮記》中明確規定了墓葬植樹制度:
“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因此,柏樹作為墓樹,是我國的一種歷史傳統,后來墓葬植樹制度消失后,普通百姓的墳墓前也可以植柏樹,柏樹成為了一種文化象征,也成為民間陽宅植樹的禁忌習俗。
再者,柏樹在古代常植于廟宇、寺院前及院內,這也是民居不愿植柏樹的原因之一。
很多地方農村傳統習俗,不僅只是庭院前面不能種植,庭院內也不能種植,還有一些地方連庭院周邊也不能種植。
二、院中不種柿
院中能不能種柿樹,不同地方,在風俗上是有很大差異的,有的地方喜歡在庭院中種柿樹,有的地方則忌諱。
喜歡在庭院種柿樹地方認為,一是柿樹的果實成熟后,像像紅燈籠一樣,非常喜慶,象征吉祥如意。而“柿”與“事”諧音,可以聯想為“事事如意”、“事事順意”,也讓人想聯到“四季平安”、“四季發財”、“四方來福”等。
在一些地方的民間工藝作品中,如刺繡、剪紙、繪畫等,柿樹和柿子是常用的題材之一,這些作品通常被稱之為“吉祥畫”,用語言表達則是“吉祥話”或“吉語”。
柿樹雖然是高大喬木,我國在古代就有了種植柿樹的成熟技術,可以對柿樹進行矮化處理,處理后的柿樹不超過屋檐。這就是很多地方喜歡在庭院種植柿樹的原因。
而有一些地方不忌諱在庭院種植柿樹,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柿樹的諧音問題。柿樹又稱柿子樹,柿樹的“柿”在一些方言中與“死”諧音,柿樹的發言也就與“死樹”諧音,而柿子樹與“死子樹”諧音,聽起來覺得很不吉利。
二是柿樹屬于高大喬木。由于古人對柿樹矮化技術掌握,因地方不同而不同,有的地方沒有掌握這項技術,或者不使用這項技術,致使柿長得很高大。
很多地方習俗,庭院中的果樹一般不能超過屋檐。農村有“果樹過房,家敗人亡”之說。
再說,柿樹的葉子較大,又比較密,庭院土地比較肥沃,柿樹的葉子就長得更大更稠密,影響庭院和房屋的采光,也使庭院變得潮濕,易滋生蚊蟲和細菌,影響家人身體健康。
基于以上原因,一些地方就有了“院中不種柿”的說法。
三、后院不種竹
庭院種不種竹,因竹子的種類不同,各地風俗不同,以及竹子對庭院的危害程度不同,有不同的說法,不能一概而論。
我國有豐富的竹類資源,擁有 170 多個品種,有很多品種是不能種在農村庭院,包括庭院的周圍。
散生竹,即地下莖細長橫向生長,新竹分散分布,比如,毛竹、楠竹、野生多種小竹等。
混生竹,即兼具散生和叢生特性,既有長距離竹鞭,又可從竿基萌發新筍,如,苦竹、水竹等諸多品種。
這兩類竹子,因都竹鞭在地下橫向生長,且長距離,繁殖能力很強,會造成“竹害”,也就是竹子的危害。
對于過去以泥土為主的農村民居來說,把這些竹子種在庭院內或者庭院周圍,它們可穿墻而過,也可以穿過房屋的地基,將竹筍生到室內,也可以在庭院的場坪中冒出來竹筍來,對房屋和圍墻的穩定性造成危害。
因此,在農村,一般院前院后,以及院內,都不能種這類竹子。要種竹子,也要保存一定距離,或者采取措施,防止竹鞭延伸到院內或房屋內。
農村有“門前種竹,做人狠毒”,主要指這類竹子,尤其指毛竹和楠竹,其繁殖的能力和速度,以及擴散能力非常驚人,容易形成“竹害”,要清除必得刨除竹鞭。
而很多地方習俗,種植的樹木砍掉后,非常忌諱連刨根,俗信認為很不吉利。以上這兩類竹子,在農家院落一般不會有人種。這就是“后院不種竹”。
對于叢生竹,也就是地下莖短粗,新竹緊靠老稈,形成密集竹叢,這類竹子對庭院的危害性很小,在很多的農村庭院是可以種植的。
有一些叢生竹,不僅具有觀賞性,還有較高的實際價值。比如,有一種叢生竹叫桃竹,高可長到二十米,主要用來做繩索,過去南方行船和放排的纜索,大多種這種竹子編織。過去農村,人們都把這種竹子種在后院。
還有一種竹子叫針竹,現在是一種工業原料,過去一般用來作為劃界的標志,也就是在山林、土地上種上這種竹子,起到界碑的作用。
過去南方很多庭院為開放式庭院,也就是沒有圍墻的庭院,很多依山而建的民居,在后院就是用這種竹子來作為劃界標志。
另外,還有一些景觀竹,因其對庭院的危害較小,且地下莖可控,一般可以門前種植,也可以在院內種植,包括后院內也可種植。
綜上所述,這句農村俗語,除了門前不能種柏樹是各地比較統一的習俗外,后面兩種,因各地的習俗不同,或者因其對庭院造成的影響不同,各地種植習俗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別,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能一概而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