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有一句這樣的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
如果你房屋前面有河,看到這樣的俗語,你心里可能高興不起來。
古人的一些話,有時讓人不知所措,一會兒說,門前見河不是吉地,一會兒又說,門前見山也不吉,還有見墳、路、橋、大樹、水塘、水池、寺廟等等,都屬于“不吉”之地。
按照古人的這些說法,將周圍環(huán)境綜合起來,可能沒有哪一個地方是所謂的“吉地”,都有問題,都不能建房。那么,農(nóng)村還有多少地方可以建房呢?
而事實上,古代的人照樣在這些所謂“不吉”之地建房,并將后代延續(xù)至今。
更可笑的是,古代很多俗語互相掐架,你這樣說,我就反過來說,你反過來說,我就正著說。
比如,有俗語說“宅前有水后有山,十人到此九無憂”,馬上就有俗語說“門前有水是福地,屋后有山福人居”,這兩句俗語,你到底信哪一句呢?
又比如,“屋宅入門步步高,須知日后出富豪”,馬上又蹦出俗語說“門前若有下坡路,氣散人走難致富”,這兩句俗語,你認(rèn)為哪一句有道理呢?
既然進(jìn)門是“步步高”,那出門不就是“步步低”嗎?既然出門是下坡路,進(jìn)門時可就是“步步高”了。
記得我們村里有一戶人家,在外經(jīng)商富裕起來,回家里翻建了老宅,由于將地基抬高了,進(jìn)門需走十多級臺階。
很多人前來奉承道,這臺階修的好,這叫做“步步高”,以后的事業(yè)越做越大,越做越強(qiáng)。
可是,天不遂人愿,這戶人家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致使他家的企業(yè)瀕臨破產(chǎn),于是,村里有人說,當(dāng)初他家修筑臺階時,我就認(rèn)為不該這樣,現(xiàn)在看到后果了吧。
可是不久,這戶人家又傳來好消息,挺過了艱難期后,他們家的企業(yè)又起死回生,發(fā)展后勁比以前更足了。
這時,又有人反過來說了。何任事情,成事有人說,敗事也有人說。這正是老古話所說的“貧無達(dá)士將金贈,病有高人說藥方”。
現(xiàn)在回到“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這句俗語來,那么這句俗語到底是什么意思,開門見河與門前暗溝之地,真的不宜建房嗎?
實際上,這句俗語,包括上面例舉的俗語,其背后還暗含了很多前提條件的,并非一刀切。這種背后的潛臺詞,過去農(nóng)村很多老話,講起這類的俗語,他們心里都很清楚。
開門見河非吉地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院子大門,或者堂屋大門(即正屋坐向門,沒有圍墻和大門的庭院以此門為主)前,不能看到不該看到的河流。
清代《宅經(jīng)》說:“開門見水,財氣外泄”。這句話同樣也指不該看到的水。水稻種植區(qū),門前都是水稻田,水稻田肯定灌滿了水。尤其是過去農(nóng)村的秋冬季,門前大部分的水田都翻耕過來,將水灌滿,稱之為冬水田。
水稻區(qū)很多人家門前有水塘,水塘裝滿水。
因此,并不是開門見水的房屋,都財氣外泄,都是有前提條件的。
比如,明代《陽宅十書》中就有 “門前忌直水”。這里的直水,包括河流、溪流和水溝。
后來,民間總結(jié)門前不宜的流水形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反弓水,容易將弓背處的土地沖毀,對房屋安全造成威脅。
湍急之水,湍急的河流、溪流,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一旦失足掉入溪河中,人還沒有來得及掙扎,就被沖走,沒有緩沖的時間,對自救不利,也對他人營救不利。同時,湍急之水還會發(fā)出巨的的水聲,噪音影響居民的心情。
直水,也稱直沖水,直射水,像箭一樣射來,主要是影響人的情緒。如果地方較低的話,洪水易沖毀房屋,存在安全風(fēng)險。
割腳水,也就是房屋靠溪流、河流兩岸而建,形成流水切割之勢。從建筑學(xué)角度看,河流沖刷會導(dǎo)致地基不穩(wěn)。
另外,如果靠溪河太近,環(huán)境也很潮濕。
被污染水流,這樣的流水對環(huán)境的危害,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離溪水、河水有一定的安全距離,流水為內(nèi)弓形環(huán)繞,也就是民間所說的腰帶水,或者蜿蜒而行,水勢平穩(wěn),水源清澈干凈。倘若房屋依山傍水,門前就是流水,這樣的環(huán)境,何嘗不是理想的人居環(huán)境,民眾心中向往的“福地”和“吉地”呢?
古代陰宅講究“得水為上,藏風(fēng)次之”,這里的“水”,就包括了河水、溪水等。陽宅與陰宅同理。人的生活與生產(chǎn)都離不開水。
門前暗溝也不宜
暗溝,在農(nóng)村也叫陰溝,是地下排水系統(tǒng)。門前并不是不能沒有暗溝,也不是所有的暗溝都不好。
按照傳統(tǒng)庭院的排水布局,一般院內(nèi)的排水暗溝,從門旁邊的庭院水口排出,繞門流出,民間有“院水繞門曲曲流,家藏錢財多富有”。很人家的門前,就有自己家里的暗溝。
因此,門前暗溝,宜還是不宜,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清是哪種情況,對家居環(huán)境是否造成影響,進(jìn)行科學(xué)評估后,才能下結(jié)論。從農(nóng)村現(xiàn)實生活的角度來說,主要有兩種暗溝要避開設(shè)在門前,或者立門時要選擇避開。
一是暗溝的出水口就在門前。暗溝容易成為細(xì)菌滋生地,也是蚊蟲滋生之地,兩者都是疾病傳播源。如果暗溝的出水口在門前,且距離較近,對家人的健康是有影響的。
再說,暗溝的出水口在門前,也會讓門前臭味熏天,給生活帶來困擾。
二是公共排水暗溝的總干水溝。一般來說,這種暗溝有一定的歷史,就是一些數(shù)百年的古村莊,通常都建有完整的排水體系,暗溝就是其中主要的排水網(wǎng)。
比如,徽式建筑有一個特點(diǎn),人們喜歡把烏龜養(yǎng)到下水道內(nèi),就是怕下水道堵塞,烏龜能夠起到清理疏通作用,可讓下水道保持暢通。
庭院立門時,要考慮到地下暗溝的路線,盡量避開暗溝主干線。遇到大雨天,一旦暗溝被堵,暗溝里的水就要往地上冒出來,會造成大面積地面塌陷,水就會倒灌入庭院,嚴(yán)重的還會影響房屋的基礎(chǔ)。
另外,門前有暗溝,如果門前搞建設(shè)的話,也容易損壞暗溝,造成堵塞,影響公共利益。
因此,農(nóng)村建房時,不僅是門前,房屋基礎(chǔ)也要避開暗溝,主要還是考慮房屋的安全問題和公共利益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在理解“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這句俗語時,不能僅看字面意思,不能絕對化,要用科學(xué)的態(tài)度和辯證的觀點(diǎn)來看問題,充分考慮俗語背后的潛臺詞,更不能陷入迷信的泥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