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節,首先向106年前參加五四運動的青年——我們的先輩——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表達最深切的哀思!其次祝賀當今的青年朋友們節日快樂!
一百多年了,歷史的長河帶走了硝煙烽火,帶不走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孔。1919年5月4日,一群滿懷愛國熱情、勇敢捍衛國家利益與國家尊嚴的大學生,開啟了一場全國性的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充分彰顯了青年的愛國熱情、強大力量與先鋒作用,并在當時取得重大勝利,迫使北洋政府的專使拒絕在喪權辱巴黎和約上簽字。從此,中國青年作為一個群體,走上了歷史與政治的舞臺。
1939年3月,正值抗日戰爭關鍵時期,為了紀念五四運動,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陜甘寧邊區的青年組織規定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到了5月4日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周年時,毛主席當時寫下了《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
在這篇文章里,毛主席首先肯定了把五月四日設定為青年節,并指出了其中的意義,即“表示我們中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人民民主革命,快要進到一個轉折點了”。
為什么這樣說呢?毛主席說,以前的人民民主革命屢次失敗,但是這種失敗不能再繼續了,抗日戰爭必須取得勝利,五四運動是反對賣國政府的,現在下決心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就不容許再有賣國賊,不容許革命再失敗。
所以,把五月四日規定為青年節,表示中國革命進入由失敗轉為勝利的轉折點,因為“全國的青年除了一部分人之外,大家都覺悟起來,都具備這種必勝的決心”。
毛主席當年所說,從歷史事實看,是非常準確的。1939年抗日戰爭已經進入了相持階段,正是由失敗轉為勝利的轉折點。
在這篇文章里,毛主席當年還提出一個論斷,即如何判定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為什么要判定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呢?因為在之前乃至當時的青年運動中,有一部分青年不愿意與工農大眾聯合,并且還反對工農。對此,毛主席說:
這樣一個潮流好不好呢?我看是不好的,因為他們反對工農,就是反對革命,所以說,它是青年運動中的一股逆流。這樣的青年運動,是沒有好結果的。
“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1939年5月1日的時候,毛主席在文章《五四運動》里曾這樣說,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一文里,他把這個標準也用于評判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
只有一個標準,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在一起。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結合的,是革命的,否則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
毛主席諄諄告誡青年,“我希望全國的青年切記不要墮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要認清工農是自己的朋友,向光明的前途進軍”。所謂“那股黑暗的逆流”,是指一些人嘴上說著三民主義或馬克思主義,但卻勾結帝國主義壓迫老百姓。
毛主席在文章里為當時的青年運動指明了方向:
第一,和全國人民一起努力抗日;
第二,為建立人民民主主義制度以及未來的社會主義制度而努力;
第三,繼續喚醒民眾,動員工農群眾;
第四,與工農群眾相結合;
第五,實行全國青年運動的統一。
毛主席當年對青年的告誡與囑托,對今天的青年仍然具有重要意義。今天處于和平建設時期,但是敵人還在,中國還沒有處于絕對的安全環境中。居安思危,警鐘長鳴。當代青年應該發揚五四的反帝愛國精神,為國家貢獻力量。
此外,當代青年尤其是富二代官二代,還要繼續與工農群眾結合,不能脫離工農群眾,否則就會走向人們的對立面。走向人民的對立面,甚至凌駕于人民之上,是不會又好下場的。
補充介紹一下關于五四青年節設立的歷史小故事。
1939年設立五四青年節,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陜甘寧邊區青年組織規定的,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先是承認了五四青年節,但是后來又覺得這是共產黨方面提出來的,可能存在某種風險,就改為3月29日為青年節,這一天是廣州起義黃花崗革命烈士紀念日。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仍然以5月4日為青年節。于是在中國就存在兩個青年節,國共各過各的,而且新中國成立至今依然如此。1949年12月,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而臺灣地區直到現在仍然以3月29日為青年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五四青年節這一天,十四歲以上青年是享受半天法定假期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